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一份调查表送给了英国原籍的10个不同英国大学的228名专业的研究社会科学的学生那里,有关的问题如下:①写作的种类和数量。②采取的写作手段。③学生们的经验和在学术写作方面的困难。④学生们得到的和写作有关广度、结构方面的材料。从110份问卷中可以看出,社会科学研究生的写作经验与那些新毕业的大学生们不同,并且近似地与那些有学术专著的人的写作相同。然而,研究学生们在写作方面遇到的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已经妨碍了他们成功地得到学位,这个发现提醒我们:需要对研读学位的新加人著作仔细地选择或者在研读学位过程中对写作技…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即是信用经济。信用关系运行的好坏是市场完善发展的核心 ,但目前在市场发育过程中出现了信用机制的失衡现象 ,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及社会原则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为此 ,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教育经济理论和人力资源投资理论框架下,我们把这两个理论假设为两个集合,这两个集合在社会系统运行中有其"不可交流性",但在运行重叠之处便会形成一个交集,这个交集就是信用教育,它既是两个理论的边缘问题,又是当前社会亟须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此交集在当前出现了深度错位,目前的任务是要依赖偏好、技术、制度的良性交互作用来纠正错位,形成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使教育参与群体以最小成本实现每个参与者的最大收益,从而两个集合形成"可交流性",最终促使教育经济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西部落后的诸多因素指出西部开发应加强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发展正经历着从大规模高速扩张到速度放缓,再到提高教育质量的质变过程,教育质量评价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目前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其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前者认为无论理论课,还是实践课,课堂的教学质量有赖于教师,形成了对教师的评价,即“学评教”.主要强调一级、二级和末级指标设计的权重、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后者沿袭着知识本位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教师、学生的双主体地位被分割.并强调“能力本位”、理论“够用”或者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以上两个居于主导地位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范式,虽然目前在某种程度上起着一定作用,但是相信它不会对未来的课程、教学和评价“三位一体”的系统发展趋势而“越俎代庖”.讨论的目的不在于寻找其内在优劣,而在于构建成一个“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监督系统、教学评估系统、学生学习系统、社会评教系统”综合性的评价系统,进一步剖析高职教育质量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的政行校企协作育人,目前某种程度上多数是单边、非自愿的,或者为了获批某个项目而操作出非实质意义的协作。国际职教已经步入从刚性到柔性的技能价值彰显,实践教育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趋势;需求指向从双边到多边,办学体系从一体到多样,职教疆域从定界到跨界的求同存异态势。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教发展方向和体系,体现了市场化思想。因此,基于此背景基础上,致力于借用群智能仿真理论,探究把四方设置为独立智能体(agent)的集合体,通过形成"信息素"和自组织聚集群落,搭建出"群智能模式",并运用它培养区域技术型人才,给职教宏观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8.
国家税赋疏益的高低影响着经济运行,它又是财政政策的核心问题。同时意味着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占有程度;以及对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度,因此,笔就税制改革后宏观税赋的调整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在“以申报纳税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崭新的征管模式基础上,建立合理发达科学的宏观税赋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动态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思维方式更加趋向于多元化,个性意识增强了,这些无疑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因此,它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以适应求发展,以改革求加强,以开拓...  相似文献   
10.
目前企业与金融业之间存在着许多不良债务,要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之一是选择债转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