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针对当前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不足,讨论了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并以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设计了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架构,介绍了其网络虚拟实验的做法和结构,最后讨论了该体系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领域改革中,我们从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出发,加强课程建设,探索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一)自1995年开展课程建设以来,我系教学工作成效显著。有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三门课程被评为国家建设部优秀课程,三门课程被评为市级重点课程,六门课程被评为院级重点课程。基本做法是:卫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课程建设的合力。课程建设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诸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结合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剖析了既有培养模式的不足,阐述了突出大工程观、彰显应用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提出了专业教育改革的对策举措.  相似文献   
4.
名牌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名牌专业的建设是高校创建品牌和特色的重要内容;名牌专业建设有其内在的规律,明确目标定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学术大师和教学名师,集中优势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基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名牌专业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结合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从教师教育观念、教师工程素养提升、教材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素质提升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形势下专业教师再教育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工程教育是工程技术进步的发动机之一。在我国25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工科在校生约占30%,高等工程教育对于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无需否认,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是工程教育科学化,混淆了科学与工程的差异,工程教育过分模仿科学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轻工、脱离实践的倾向,并未形成独立的模式;二是工程教育的工具性过于突出,工程  相似文献   
7.
开展以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前提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定位是近几年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对于现状批评声居多。我们认为,高校定位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宏观层面表现为办学目标定位的千篇一律、盲目攀比,造成办学模式的趋同、办学特色的衰减;微观层面表现为确定办学定位顺序的错位,即先设立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而办学目标定位的趋同致使人才规格定位的趋同,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成效和人才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9.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既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有利于最大可能满足学生专业选择,但须弄清"类"的内容;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并不适合所有高校;大类招生有利于平衡"冷"、"热"专业的生源,但须注意专业的分流;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的优化,但调整不可太过激进。  相似文献   
10.
研究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提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具有教育性、学术性、社会性和人文性四种价值取向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讨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价值取向及存在的偏差的同时,提出四种价值取向之间既要保持张力,又要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