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四则计算中,笔算是重点,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为了解决我县小学教师以往忽视口算教学的问题,我们在八一年秋季深入到城关二小、三小的两个一年级班,和教师一起钻研教材,讨论教法.在改进口算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通过多种感官来理解算理、熟悉算法,以形成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快教育工作前进的步伐,固原县于去年十二月初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 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在会上作出了“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一、进一步认识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抓好教育,每年至少要研究三、四次,真正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立教育中心指导  相似文献   
3.
精心设计小学数学练习课固原县教研室秦凤举,李墨安根据小学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儿童的认知结构,在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排中,每讲授一节新知识,紧接着就安排1~2节以至更多的练习课,这说明了练习课的重要性。但是近几年来,我们到教学第一线去听课,发现有许多教师...  相似文献   
4.
固原县城关二小青年教师张新坤的一堂一年级数学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将这课堂的教学片断介绍如下.课一开始,张老师把事前准备好的数学练习卡片(10以内加、减法七题,20以内加、减法十三题和100以内数的组成九题)发给学生,要求在四分钟内做完.(评:这套基本口算练习既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又为新课作了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听过两位教师教圆的周长。第一位教师讲课的方法是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分别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两条直线上滚动一周,确定了这两个圆的周长,请两位学生用米尺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让全班同学根据量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的结论。第二位教师课前要求学生用硬纸板按指定的半径做三个大小不同的圆。上课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圆的周长并做了量周长的示范后,要求全班学生按照程序进行操作:①量出圆的周长,②量出圆的直径,③用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④观察所得的三个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的操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让部分学生分别报出测量的数据,经过核对、讨论,确定出较  相似文献   
6.
低学级数学教学要抓好三个环节固原县教研室秦凤举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是根据数学教学的规律和儿童认知的特点编写的。要想教好学,从低年级起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就要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规律性。低年级数学教学要体现这种规律性,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突出抓好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最近到一些小学听一年级数学课,发现不少学生在做二十以内数的加减法时,仍不能脱离用手指、指关节、画道道计算.由此又联想到一些老师在教百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时,提前教给学生列奖式代替口算的现象,深感口算训练在教学中至今尚未摆到应有的位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四则计算中,笔算是重点,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口算加减  相似文献   
8.
情系黑土地──记固原县开城乡民办教师罗德乾秦凤举,祁根安这里,昔日安西王府的风采已荡然无存,留给人们的只有光秃的沟壑、山峁和平瘠的黑土地;这里,广种薄收,人们靠天吃饭......就在这块不起眼的黑土地上,坐落着一个小村庄──罗家庄。几十户人家,五六十...  相似文献   
9.
固原县文教局教研室在1982年从调查研究入手,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教材过关”做好准备工作.他们利用两个月时间下到古城、三营、杨郎、七营、黑城五个公社和城关四所小学,对使用统编教材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教研室的同志深入学校听课座谈,检查教案,翻阅作业,并对144名教师进行了书面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全县小学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安排练习,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