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宪法解释则是宪法实施的前提。我国宪法实施长期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宪法解释实践,除了对宪法解释的功能缺乏充分关注外,专门程序机制的缺失也是关键原因。为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使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为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提供坚实的表达载体和实现机制,有必要尽快制定《宪法解释程序法》,将宪法解释的相关程序制度化和法律化,推动宪法解释活动的经常化和法治化,切实提升我国宪法实施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中,党统一领导下的"纪监互融"成为深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改革的典范性政治创举,昭示着在政治决断与宪法规范的二元张力下中国宪制的走向。"纪监互融"的基本点是在党的领导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在价值追求、组织结构、职能安排、人员配置的互融状态中实现最佳治理功能。"纪监互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融合的最终归宿不是"纪监合一"。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宪法框架下,纪检监察机关应秉持"功能优化"的原则,在形成党和国家监督合力的同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3.
4.
我国政府先后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意味着我国政府对公约中条款的认可。两个人权公约与我国宪法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一致性,因而产生宪法与条约之间的冲突和协调问题。规范和完善我国宪法,实现宪政体制对两个人权公约适用的认同,必将促进我国人权宪政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人真正从法律的角度来谈论宪法不过是从大约30年前才开始的事,由于国际政治背景、改革开放初期的形势等客观原因,当我们重新认真对待作为法律的宪法的时候,美国宪法和宪法学成为我们从比较的视角认识宪法的起点.然而30年过去了,我们仍不敢说就已经了解了美国宪法发生和运作的机制,我们对美国宪法的研究仍然集中于司法审查、正当程序这样为数不多的核心问题上,一些较多带有政治哲学色彩的论题也占据了我们宪法学研究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