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化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把握素质教育实质,通过实验教学的不同方式,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师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校推进红色文化育人,构建“三红·三共”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情感认同上共情、价值认同上共鸣以及知行合一上共行。教师创新教育内容,创新育人路径,创新育人特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3.
凡能够给读者、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通讯,都有一个共同而突出的特点,那就是:生动。而生动的重要因素是动词恰到好处的运用。 所谓“视觉”新闻,就是让读者、听众仿佛看到通讯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在眼前穿插走动,人物的语言仿佛在耳边回荡,从而产生感染力和说服力,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受到鞭策。可以说,写人物通讯忽视动词的运用很难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的。 中国新闻一等奖《南街情》有这么一个细节: 日头正南,村长王天军拉拉村支书王述学衣角指指墙上挂着的表,王述学马上醒悟,不由分说:“走、走、走,上乡上饭店,我已派人安排好了。”走进餐馆,王述学叫拿最好的酒,点最好的菜,感谢这位固县村的恩人。王洪彬一手按住菜谱:“王老弟,你不知道我的脾气,我最喜欢吃牛肉拉面。”  相似文献   
4.
眼下,县级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基本还是录播。要让受众的听觉、视觉通过节目进入现场,去感受那里发生的事情,激发起他们的情绪,单凭记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记者和编辑、播音员、制作员进一步交流思想和通力协作,才有可能收到和听众、观众同脉跳动的宣传效果。 和编辑交流。一般讲,记者把稿件(录像带)送到编辑手里之后,编辑依据事实的轻重决定取和舍。为让编辑“取”得精彩,“舍”得合理,记者把耳闻目睹到的、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实原原本本地向编辑陈述非常必要。1994年,获河南新闻一等奖、中国广播二等奖的通讯《情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