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秦太明 《教育探索》2011,(10):45-46
音乐教学运用比较教学法一般可采取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比较方法.比较教学法的作用在于通过比较能够鲜明地突出事物的个性,显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事物的发展线索等,只要运用得当,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运用比较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有:比较的内容要有可比性和必要性,比较时要突出中心事物,不能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2.
萧友梅是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涉及到我国音乐教育的各个侧面,特别是素质教育。针对我国高校音乐专业面临的一些教育问题,我们必须高起点、大视野、多管齐下,进一步实践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努力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埙的历史沿革、音阶形态、制作程序以及演变技巧等不同角度,阐述了从古到今这个久远话题的发展轨迹,同时还从美学角度说明了埙与审美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天华是近代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国乐大师,他的一生为改革国乐而奋斗不息,开拓了二胡演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对民族器乐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刘天华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阐述嵇康以“声无哀乐”为中心的音乐思想,即音乐是客观的存在,而感情则是主观的萌发,二没有因果关系,音乐不能表现感情等。评论了嵇康音乐精神的二元性,分析了概念世界与音乐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精神二元性对移风易俗的作用。同时对嵇康音乐思想的矛盾性和思辨性及其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乐记》“和而不同”哲学思维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理念,“和而不同”是《乐记》音乐美学理论阐述中多次出现的基本思想。本文结合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哲学理论的学习,从新的思想高度分析《乐记》中。和”的含义及其哲学价值,指出这一重要美学思想不仅在音乐艺术中产生重要作用,也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朝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社会,在其统治的600年中,出现了非常珍贵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商族是一个崇尚鬼神的民族,出于统治需要和个人享乐,音乐形式主要是歌和乐舞蹈,其中巫乐占有很大的成份,大型乐舞《濩》则是祭祀活动中的主要乐种。  相似文献   
8.
《乐记》音乐思想的儒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记》是我国汉代的一部音乐论著,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音乐思想、音乐美学的许多重大问题,在我国音乐思想发展史上有深远的影响,探讨和研究《乐记》的音乐思想,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将有重要意义。现存《乐记》的篇幅中,音乐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的本源与本质。《乐记赠首说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放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成羽族,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盛者,其声味以杀,其乐心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