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诗经》中的婚宴诗的创作,充分反映了周礼下的正统社会的婚姻制度。本文通过选取《周南》、《召南》中的贵族婚宴诗进行比较分析,体会在周文化影响下所追求的婚姻。选取"关雎"、"樛木"、"螽斯"、"桃夭"、"鹊巢"、"何彼樛矣"等进行详细赏析并进行比较,由于同在周王朝的统治之下,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所以这些婚宴诗也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正是体现在追求"夫妻之情",注重婚姻的典礼和仪式,是周文化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些婚宴诗也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向人们展示了不同的思想追求。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伤逝>与丁玲女士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分别塑造了子君与莎菲两个在五四文学革命之后,资本主义自由思想传播过程中,追求个性自由、婚姻自由的两个新女性的形象.本文从创作的社会背景、作品的创作者以及原文的解读等三个方面对两个文学形象进行比较分析,解读特定时代下人物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