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人际关系、就业及恋爱等方面。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些日渐突出的新情况,如自杀、网络依赖、性问题等。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理论界普遍认为学生自身的原因更重要,而且对自身原因的概括也比较一致,包括心理不成熟、期望值高...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以往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过于高远,让人望而却步,那么,现在的教育又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仅仅关注日常道德的养成,忽视了理想信念高远的引领作用。这两种理想信念教育方式都没有很好地把握高低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把“感恩教育”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则可以由低到高、由小见大,一定程度地纠正这两种偏差,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 ,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但更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美好生活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的热词,反映着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所需所急所盼;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人民立场和初心。美好生活作为古今中外人类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理解其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内涵尤为重要。通过梳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中“劳动-闲暇”这组核心范畴,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美好生活的意涵。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劳动-闲暇”的解放在于实现生产力的极高度发展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美好生活的根本目标;“劳动-闲暇”的贯通意味着二者共同作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对象化本质力量的活动,体现着美好生活的合理内核;“劳动-闲暇”的共享表明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劳动,同享闲暇,这种“美美与共”状态的实现是美好生活的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出现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际国内客观环境的原因,有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认识和实践不足的原因。其中,大学生对理想的一些认知偏差,尤其是对理想的纯粹目标化的理解,是他们的理想信念经常动摇不定、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