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贾平凹的《秦腔》堪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文学活标本.在主题内容上,它直面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裂变,聚焦于“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家族的衰落与伦理的变迁”、“民俗与传统文化的衰落”,揭示和批判了乡土价值观念的失范;在艺术形式上,它直面21世纪乡土文学的叙事焦虑,采用日常生活叙事,重建文学与现实的意义关联.借助《秦腔》,我们可以发掘城市化与文学的紧密关系,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学创作的曙光和危机.  相似文献   
2.
秦香丽 《科教文汇》2020,(1):59-60,67
“手机阅读”是当下大学生最重要的阅读方式。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手机阅读的主要原因有:“便捷性”“碎片化时间的合理利用”和“互动功能”等;但“碎片化阅读”“无法建立有效的个人阅读史”“对文学审美感知的损蚀”等也给他们带来严重的阅读焦虑。鉴于此,我们可从顶层设计者(政府)、经典文学的讲授者和传播者(教师)、手机阅读的主体(学生)三方面着手打造良性的阅读生态。  相似文献   
3.
虹影的小说中有大量的父女关系的书写,在这些父女关系的书写中主要包含了两种悖论性的基本元素:"寻父"与"弑父",两者相互纠结,矛盾重重.小说的主人公(以女儿为主)由于"无父"的身世创伤以及由此带来的现实和精神的困境,迫切期待"父亲"将她们带离这种"无能为力"的"泥淖之地".于是,"寻父"成为她们生活的动力与目的所在.但是,"寻父"的无望,成为弑父欲望的另一书写形式,伴随着弑父而来的是无尽的忏悔和依恋.虹影的这种悖论式的书写,与其创伤性的童年经验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路遥小说聚焦于"城乡交叉地带",反映了乡土中国在社会现代化转换中表现出来的质疑与困惑。在逃离与回归的轮回中,路遥对"现代性"行为作一种"合理而不合情"的道德批评,实质上反映了乡土作家面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5.
虹影的小说中有大量的父女关系的书写,在这些父女关系的书写中主要包含了两种悖论性的基本元素:寻父与弑父,两者相互纠结,矛盾重重。小说的主人公(以女儿为主)由于无父的身世创伤以及由此带来的现实和精神的困境,迫切期待父亲将她们带离这种无能为力的泥淖之地。于是,寻父成为她们生活的动力与目的所在。但是,寻父的无望,成为弑父欲望的另一书写形式,伴随着弑父而来的是无尽的忏悔和依恋。虹影的这种悖论式的书写,与其创伤性的童年经验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由于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使得"逃离土地""到城里去"成为乡村人的普遍梦想,而乡村女性作为进城大军的一部分,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作为书写"进城乡村女性"的重要作家之一,刘庆邦从社会身份和性别身份两个层面,关注进城女性的双重焦虑,藉此反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