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审美视角下,朱光潜与其他京派作家在审美思想、审美眼光、审美批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别。从审美思想看,具体表现为情趣主义和趣味主义的不同;从审美眼光看,是通达的眼光与"乡下人"眼光的不同;从审美批评方面看,是逻辑式批评与印象式批评的不同。从审美角度辨析和检视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的歧异性,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朱光潜美学思想复杂性的深刻认知,而且可以夯实中国现代美学的细部研究及基础研究。这一歧异性更能够突显朱光潜重"情趣"的直觉论美学及"人生艺术化"美学主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西方美育观念特别是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中国现当代美育基本上都是以文艺审美为中心。自然审美和社会审美处于边缘位置。虽然文艺审美能够重构人们的美学想象,促使人用最敏锐地感觉来感受生活。提高人的道德高度,但文艺审美自身潜存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社会区隔作用以及略嫌严酷的审美主义特征也时常为人诟病。随着中国进入消费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不断审美化,审美逐渐成为人们建构自我生活的基本美学原则。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下,美育有必要走出过去以文艺审美为核心的樊囿,重建社会审美维度,奠定社会审美在美育活动中的坚实地位。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当代中国美学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种情形要求我们在研究当代中国美学时,需要具有三个基本的意识。即语境意识、本土意识以及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4.
就女性审美的角度看,从《诗经》中完全可以寻找到女性诗歌审美的踪迹,其特点显然有别于男性诗歌。表现在诗歌主题上,主要以情感表现作为创作主题;表现在诗歌语言上,相对比较感性、灵动;表现在诗歌题材上,女性诗歌主要取材于琐碎的日常生活。由此可以看到女性生命和诗歌艺术之间的本质同一性。  相似文献   
5.
人类有认知自我、复制自我的原始本能和冲动,人类的这种特殊情结在小说<呼啸山庄>中得到了有效的表现.小说中的主人公希克厉就具有人类的这种强烈冲动,他把仇人的儿子哈里顿作为自己生命得以重新延伸的载体,以此来静观自我的生命,因此,<呼啸山庄>具有了人类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文化情境中,审丑文化正在取代审美文化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现象。具体说来,中国当代审丑文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中国古代士人审丑文化的影响;二、中国近代平民审丑文化的影响;三、西方现代主义及当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四、对传统审美中心主义的反驳。  相似文献   
7.
以原型批评方法对张承志作品进行分析,发现张承志的作品中都有三个原型:孤儿原型、追寻原型和原始 成年礼仪原型。在张承志作品中,主人公大都为孤儿角色,父亲大都缺席或不在场,这表现了作家潜意识深处的“弑 父”情怀。张承志的文本不仅主人公大都是孤儿,而且都在重复一个主题,即“寻父”主题,“寻父”这一行为一方面标 示了男孩未成熟的存在状况,另一方面也标示了男孩要成年的渴望。张承志的文本描述和记录了成年仪式,即孤儿 要完成具体的社会角色转换,必须经历一系列的考验方能成人,这种成人仪式是人们追求理性和完善的表征,是人 们企图克服自身的缺陷和不完善,达到理性和至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