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定性教学存在教学意义缺乏"生命"关照,教学内容"脚本化"和教学过程"线性化"等问题.确定性教学危机呼唤即兴教学出场,以把握教学的不确定性特征,实现教学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统一.即兴教学是教学主体身心处于唤醒状态,基于不确定的教学境遇,即时构思并执行教学设计,以筹划并实现学生的生命可能性的教学行为.即兴教学以实现主体的生...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在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级管理相当重要。由于科层管理的载体"金字塔"型组织(科层组织)结构的优点,现阶段,教师(班主任)仍多倾向于采用科层管理的方式。但自党的十六届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社会生活中各种不道德现象屡见不鲜,如诚信缺失、目无尊长、忤逆不孝等等,受这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影响,青少年的道德现状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求学校"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括世界中的种种不道德行为,如街头老者摔倒无人扶起事件,致数以百计的婴幼儿丧失生命的"三聚氰胺"事件等,都为人类的道德教育敲响警钟:当前学校务必加强道德教育,促成个体道德生成,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个体道德生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因为个体道德心理发展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程.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和道德哲学家彼得斯汲取了皮亚杰、弗洛伊德及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理论的合理之处,总结出个体道德发展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自我中心阶段.  相似文献   
5.
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协办的“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来自中央教科所等教育研究机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近5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个体品德心理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规则遵从阶段和自律实现阶段.根据品德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采用"训练-教育-交往"模式促成个体实现道德生成.个体通过训练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借助教育固着道德信念,运用交往使道德观念走向实践,实现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最终成为有德性之人.  相似文献   
7.
以成功智力理论为指导,改革传统学生评价体制,摆脱传统智力观念桎梏,树立生生都能成功的理念;减少学业智力比重,注重对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评价;弱化甄别功能,建立激励的评价机制;改变以测验为主的评价方式,采用三元评估模式。这对实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过度讲授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量,不顾学生自主性和个体差异,在单位时间内一味以口头语言为媒介,采用单向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浅层次、缺乏思想交流的过度讲授阻碍智能化教学技术运用,扰乱教学现代化环境,制约师生身心现代化进程,严重阻碍教学现代化推进.为清除过度讲授对教学现代化的阻碍,要树立"人本体"的...  相似文献   
9.
文理分科不分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中文理分科是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必然要求。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考试传统的大国,文理分科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施行文理分科奠定了自然基础:脑功能分区定位研究为文理分科做出了生理学的解释;多元智能理论为文理分科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二层次三因素理论为文理分科提供了教育学的参考。人类由工业社会向服务业社会过渡进程中,社会职业分类越来越细,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为文理分科开辟了时代的航程。  相似文献   
10.
学习空间的科学化引发了校园学习空间的客体化、空间布局区隔化和空间设计的标准化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空间安全感不足,归属感缺乏,获得感弱化。基于生活世界构建高品质的校园学习空间是缓解学习空间科学化危机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活世界的高品质学习空间,在本体上具有非结构性和动荡性的特点,在关系上让学习者寓于学习空间之中,在功能上致力于筹划并实现学习者生命可能性,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构建高品质的校园学习空间要放弃对空间科学化的迷恋,回归基于生活世界的学习空间;要打破学习空间的边界,增强灵活性和开放性;将空间权利返回给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空间,以增强学生的空间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