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例题教学应做到“三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其中明确目的:“选好”例题是关键;激起思维:“讲好”例题是根本;渗透思想:“用好”例题是归宿.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数学认知的“发生”和“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要使数学教学有效,教师首先要遵循这些规律,使教学流程的推进与学生认知活动的展开合拍共振.如何才能达到合拍共振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以为,用心捕捉每个教学流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发生点”,并着力将这些核心点做深做透,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概念是数学知识中最普遍的形式,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导出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所以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概念的教学是教师落实基础的关键,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首要环节.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呢?实践表明,在利用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必要的教学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和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知识建构、操作活动、情感体验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学生"知数学"、"学数学"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Cmos)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在何处设计问题,是有效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笔者认为,应把握好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提出的八个预设点.  相似文献   
6.
1问题的提出 不久前,笔者观摩了一节数学课,课题是苏教版的“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上课教师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讨论同角三角函数间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改革使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要成为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课堂观察是实现师生交往的第一通道。只有教师学会了观察,交往才能顺畅,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8.
程新展 《考试周刊》2009,(44):65-66
概念是数学知识中最普遍的形式,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导出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所以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概念的教学是教师落实基础的关键.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首要环节。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呢?实践表明。在利用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必要的教学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九种行之有效的概念教学的常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回归,课堂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但是当我们冷静地审视时下的课堂,却又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有的教师矫枉过正,在课堂上当讲不讲,当问不问,唯恐被扣上一言堂和满堂灌的帽子:课上看似热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个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师生间的信息联系和反馈,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谓“效果回授”就是及时了解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进行教学调节的一个动态教学过程。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就是知“不足”、知“困”的过程,只有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节教学,才能真正做到“自反”与“自强”。笔者对“注重效果回授”这一教学环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具体作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