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体育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作文难教”是个不争的事实,作文能否被“教”出来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从根本上讲,作文不是被“教”出来的!否则,“韩寒、郭敬明”等人的语文老师就有可能教出一个“加强连”的作家来。尽管这话有些偏激,其实,就连著名学者刘锡庆也曾说,“作文的确很难教,可以教的是知识,是技巧,而这些虽然有益,但对作文来讲并不起关键作用,起作用的倒是诸般能力。而这能力只能由写作主体经过反复地刻苦历练才能获得,它是不能由老师直接传授的。再说,像才情、禀赋、灵气等,就更加没法教了!”正因如此,如今“新课改”虽轰轰烈烈铺开,但作文这一块却“改”…  相似文献   
2.
今天,外出学习半年的丈夫终于回来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迎接他的第一顿饭竟然是我们那位原来“伸手不拿四两”的宝贝儿子葵葵做的,这着实让他大吃了一惊。晚上,丈夫顾不上疲劳悄悄地问我:“老婆,这半年来你是怎么调教儿子的?没有使用家庭暴力吧?!”我一听,气得直捶他,“亏你想得出来!我是聪明妈妈,自然用聪明办法了!”说着说着,眼泪却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相似文献   
3.
当下学生戏说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确,文言文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言字词生僻不易懂,教师唯恐学生不理解,总是“多多益善”地讲;另一方面学生整天听老师在解字释词上打“持久战”,“觉得很没意思”。如此恶性循环,文言文教学自然而然就陷入了两难境地。其实,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的文体有其不同的教学特点.小说也有自己独立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与过程.那么,如何发挥小说文体特点的极致,进一步优化小说阅读教学呢?笔者再次教学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有所感悟,现以此为例,特求证于广大同仁.  相似文献   
5.
毋庸置疑,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文本”,“回归文本”。走进文本,精读细品、深挖细掘、教出“语文味”,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所在。曾有学者指出:“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而唯有语文课,才是学习文本本身的。”  相似文献   
6.
Love在合影中     
走进我书房的人,都会被书桌上的一张合影吸引。这是一张奇特的合影:一群笑容灿烂、朝气蓬勃的农村孩子,最后一排靠右边站着的是我,我旁边空白处贴着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男孩儿一脸稚气,衣服上还有一块补丁,但男孩溢满泪水的眼睛却幸福地望着每位看照片的人。就是这张被泪水浸染得有些发黄的合影,在我的书桌上已经摆放了八个春秋,可又有谁能知道,它承载着一份我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爱呢!那一年,我们满怀激情来到赣西北一个边远贫瘠的山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山区的条件很苦,进山的路坑坑洼洼不能通车,徒步要走一个多小时,而山里这所唯…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乃语文中的重头戏。如何进行高中作文教学,许多同仁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和思考。但“学生作文烦,教师批改难,反馈周期长,提高效率慢”等老大难问题,依旧未能得到根本解决。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立体式”作文教学,以求学生能有所受益。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2012年第1期刊发了赵克明老师《语文教学重演绎还是重归纳?》(以下简称《赵文》)一文,文章对三个“演绎法”课例分析后用相应的“归纳法”给予了修正.文章最后呼吁“语文教学当首选归纳法,慎用演绎逻辑”。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父母这样的话,“你要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当一辈子工人!”“你看到那扫大街的吗?他就是因为当初没有好好读书才会是今天这样的!”……这些都是现代家教中司空见惯的场景了!可是,当我们看了老舍先生教育子女的故事,或许就会有新的思考了。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诗中焦仲卿别母殉情时有一句“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此句课文中的注解值得商榷,特别是将“直”字解为“意思是身子骨硬朗”。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查阅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修订本,1996年版)及相关资料,综合“直”字的古今意思,无非有以下几种:1、会意。小篆字形,从L(yi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横”相对;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爽快,坦率等。2、动词,伸直,挺直,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