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大学图书馆由传统型向数字型转变。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大学图书馆特征和范型转变的认识 ,分析了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阐明转型期馆员自身的转变 ,提出虚实并重 ,加强资源建设 ,做好转型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伴随着社会与文化变迁、政治变化、科技发展,人才培养观经过了清末"维新"人才观、民国时期"通才"人才观、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才观的演变。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体现出高等教育与政治体制的关系,为研究现代大学精神提供了依据;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经过碰撞和摩擦逐步由分离走向融合,推进"专"、"通"相融的人才培养观形成;发展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异质化是高校主动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观引领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规范管理、专业富有特色、合作国别增多等诸多优势,取得丰硕的成果,对省内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同时也面临着合作专业不能完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未能凸显高校优势与特色、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国际化办学需要,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作用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加快辽宁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要从政府层面的宏观发展和高校层面的微观发展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专业思政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专业思政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的"大思政"协同育人共同体.专业思政系统设计了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专业思政的实现要素,形成同向同行育人格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伴随着社会与文化变迁、政治变化、科技发展,人才培养观经过了清末“维新”人才观、民国时期“通才”人才观、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才观的演变。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体现出高等教育与政治体制的关系,为研究现代大学精神提供了依据;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经过碰撞和摩擦逐步由分离走向融合,推进“专”、“通”相融的人才培养观形成;发展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异质化是高校主动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观引领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多校区办学过程中,如何降低考试成本,如何利用考试的权威性和方向性去引导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如何以考试制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成为多校区办学考试制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的逻辑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首要任务和教学研究主要课题之一.通过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本质与内涵研究,构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系统层次结构,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因子进行逻辑诊断与定性分析,找出了影响主要因素和因子,为高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外合作办学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符合中国高等教育思想以及会计学专业教育的要求,又要融合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和会计学理念。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合理确定课程设置的原则、围绕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加强英语授课时数、改革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以实现中外合作办学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制造文化的内涵入手,明确提出了现代制造文化的科学属性。并结合现状,对我国现代制造文化建设进行探讨,指出现阶段现代制造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发展视角,探析我国高等教育组织形式由书院到学堂再到普通高等学校的嬗变过程,其外因是中西文化不断地交流碰撞、融合,内因是教育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为政治服务、为统治者维护其利益服务之目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引导着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构建,"学欧仿美"持续影响我国大学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