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高墌之役是秦王李世民唐初征战中的一次惨败。本文对旧史记载提出质疑并试图说明此役唐军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贞观时期的政治清明,向为旧史所艳称,也被当代史学研究所肯定。但对其阴暗面的揭示和剖析,却显得比较薄弱。本文从“善恶必书”的史学立场出发,以“激浊扬清”的批判精神为宗旨,着重对唐太宗后期的执迷丹药和大兴土木进行述评,以求对其阶级本质和个人品德,得出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唐蕃战争后期盐州军事地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蕃战争起伏绵延长达200余年,自“安史之乱”后,双方长期对峙于六盘山一线,唐朝以京西北八镇固守京畿和关内道。从唐代宗后期开始,吐蕃军队在继续频繁侵犯关中的同时,又从白于山之外向东进攻关内道北部,企图迂回延州和关中,而盐州首当其冲。本文以唐蕃战争后期的时空过程为背景,对盐州的军事地理价值作具体述论。  相似文献   
4.
潼关号称“天险”,其他南倚秦岭,北俯大河,控扼东西交通,是产中的东大门,历代为兵家所重。本从山河形势、交通地位和唐代战例等方面进行述论,以明潼关的军事地理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的民主革命运动中,传统宗族制度遭遇史无前例的剧烈冲击而不绝如缕。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不少地区的乡村宗族得以"复活"。从近30余年来的宗族活动情状,可见其仍具有生命力和社会适应性,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历史狭隘性。所以,如何对待当代的宗族"复活",既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理论课题。从乡村祠堂这一传统礼仪性建筑角度切入,着重从其"礼制"、人伦和宗教精神方面进行"寻根",有助于认识宗族制度的历史渊源,从而因势利导,扬长弃短。  相似文献   
6.
潼关号称“天险” ,其地南倚秦岭 ,北俯大河 ,控扼东西交通 ,是关中的东大门 ,历代为兵家所重。本文从山河形势、交通地位和唐代战例等方面进行述论 ,以明潼关的军事地理价值。  相似文献   
7.
“良贱有别”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突出表现。本文从唐代社会的贱民等级名色及法律地位,对此问题作粗略析述,以说明封建社会阶级压迫的具体状况。  相似文献   
8.
唐玄宗整改教坊机构,将太常寺掌管教坊的权力改属宫廷宦官系统,从表面上看,这是为了把太常雅乐、燕乐与教坊俗乐区分开来,以正视听。但细加探究,还有几点隐性原因:一是为了暂时“羁縻”追随他参与宫廷政变的有功乐伎;二是在政治上“防微杜渐”,控制民间“散东巡村”,消除潜在的异己力量;三是为了满足自己通晓音律的天赋和酷爱伎乐的嗜欲。  相似文献   
9.
唐史文献中有关立、坐部伎14部曲目及其内容的记载,或详或略,大致相同,但对立、坐部伎的始置时间,却无确切表述。晚近学者研究考索之观点,也不尽相同。运用历史个案与时代背景综合考察的思维逻辑和历史学的内证方法,从认识宏观历史演变的基本面貌和理清具体史实的时间环节入手,排比史料,经过分析论证,结论是自贞观十四年起,立、坐部伎的曲目已各有4部,具备了设置乐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