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数学中的许多问题最终可归结为一个多元问题,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对此,解决问题的总体策略是,利用题设条件和某些已知的恒等式(代数恒等式或三角恒等式),通过适当的变形,逐步减少未知元的个数,从而变成更简单的问题,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方法通常叫做消元法.一般用代入消元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第一部语法学专著,<马氏文通>已经具有了结构主义思想.<马氏文通>并没有孤立地凭意义标准划分词类,而是将意义标准和语法功能与语用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必须相其句中之位,乃可类焉"已经初步具备了词类划分中的分布思想;<马氏文通>把句子成分分为七种词六个次,不仅建立了相当于主谓语的句子成分,而且把主语(起词或主次)与谓语(语词)当作是相对待的句子成分,在词和次的分析中体现了层次分析的思想.与现在层次分析只一步之遥.可惜的是马建忠同时用两套术语,"体系殊欠分明,论述自难清晰".特别是后来又用语词指动词,造成体系上的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因模仿拉丁语法而历来被人批评最多,但从中国现代语法学研究现状上看,《马氏文通》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马氏文通·例言》中断章取义,撮取引人深思之片语只言,不把它当作历史的标本进行科学的阐释,而是把它作为对现实的反思,借题发挥,以其引起当今语法研究者的注意:我们的语法研究还只是剐剐开始,我们并没有比《马氏文通》更多的东西值得炫耀。  相似文献   
4.
1起因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编写的《数学》(七年级上册2005年8月第1版)第113页有这样一道例题:例8玻璃厂熔炼玻璃液,原料是石英砂和长石粉混和而成的.要求原料中含二氧化硅70%,根据化验,石英砂中含二氧化硅99%,长石粉中含二氧化硅67%,试问在3.2t原料中,石英砂和长石粉各多少吨?  相似文献   
5.
近体诗一句之内的语词自成对仗谓之当句对。构成当句对的语词以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为主,两个语词经常使用相同或相近的中心语,意义上的差别用修饰或限制性成分来体现。为了对仗的需要,经常采用仿词的修辞方式造一个词与之形成对仗。当句对不仅可以深刻地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还可以增加情趣。  相似文献   
6.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辅助语言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严格地说,不属于语言范畴.但是,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语法体系的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有很多地方确有因袭模仿拉丁文法而牵强附会之处,但更主要的失误并不在于因袭模仿,而是在于语法体系的内部有许多说法上的矛盾之处.在词类划分上,马氏不仅在理论上没能坚持"字无定类"的主张,而且实践上也与"字无定类"的说法相矛盾,特别是"字类假借"的说法,更加明显地暴露了<马氏文通>在词类问题上的矛盾;关于主语,马氏开始把主语界定为主题,后又把主语看成是施事成分;关于谓语,马氏有时把语词看成是和起词(即主语)相对待的句子成分,并把谓语看成是完全的,有时又把谓语看成是与止词相对待的成分,把谓语看成是一个动词;关于句子结构,马氏一方面说"凡句读必有起语两词",一方面又用大量的篇幅论述省略起词之句,甚至承认本无起词之句.  相似文献   
8.
对于“着、了、过”的性质,语法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助词;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构形成分,当为词尾。本详细分析了“着、了、过”的用法以及“着、了、过”的作用,认为“着、了、过”不具备成为词的条件,而是动词的词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全面采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其中新数学教材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是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创造的过程,亲身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  相似文献   
10.
关于总分复句内部的结构层次,语法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总分复句只有一个层次,是一重复句;二是认为总分复句有两个层次,是多重复句;但两者都缺乏深入的讨论。我们通过对总分复句的比较深入的考查,认为它不是一重复句,而是多重复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