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跟踪一名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参加工作前两年的全过程,试图了解新英语教师自身教师职业认同建构的发展变化以及学校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对职业认同建构的具体影响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建构经历了阶段性变化发展过程,其中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工作环境以及教学活动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教师职业认同建构变化的外部因素,而新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诉求日益凸显,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质,而对其作为核心要素的跨文化敏感性的研究也得到国内学者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探讨近十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跨文化敏感度专题实证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现存的问题和研究局限性,以此为基础,阐释未来该领域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国内外同行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聚焦科技论文写作中建筑工程领域这一学术语篇,通过自建中英摘要对比语料库,从体裁分析的视角,以人称代词作为检索项,分析人称代词在中英文语篇中使用的特点,进而剖析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身份建构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英文摘要语料库中第一人称代词均未出现。有少量语篇中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特指抽象名词在语步三中涉及研究结果时出现的频次最高。其中以“研究”和“this research”为中英文检索中出现的较高词项。特指抽象名词人称代词在中英文摘要语步结构中分布频次差异受到期刊论文发表要求和学术写作规范的限制,以“技术”或者“材料”作为主语,通过重复使用“被动语态”隐匿作者身份,实现客观论述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中国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代国际化人才必备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以培养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笔者于2017年开设了校级通识核心课程《跨文化英文影视赏析》,与以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相比,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国家与学校发展中关注的重点。该文将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聚焦工程类院校,以《大学英语(2)》课程为例,细化教学目标,从研讨/互动课堂的建立、微课式理论知识的讲授、主题演讲式案例分析、项目驱动式小组实践四个方面落实深化改革,旨在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