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应科学全面地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在全社会树立文化主体意识与主权意识;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3.
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必然路径。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人生价值观的思想文化资源,引导大学生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民族和国家、人与自然等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育青年学生的人格品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产物,是维系民族群体的纽带.  相似文献   
5.
《为人民服务》阐明了共产党的宗旨、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共产党人的人身修养及共产党人的信心和勇气。研读《为人民服务》,有助于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助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有助于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有助于凝聚力量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带头学科和基础的理论学科。加强理论建设和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中心任务。当前,要充分认识加强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握理论建设和研究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建设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在德智体美教育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导向、育人、开发和保证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对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含义爱国主义是人类高举的一面旗帜,但不同的国家、民族、阶级对爱国主义的理解、阐述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作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就必须对爱国主义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列宁曾说过一段非常著名的、常被人们所引用的话:“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列宁这段话究其本意并不是对爱国主义作权威性的科学定义,但却阐明了爱国主义的最基本含义,即爱国主义作为人们一种最深厚的感情,首先是人类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的反映,这种主观反映的客观对象是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优秀人群,他们的品德素质高低,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强调自我价值和个体意识,注重个人奋斗,追求民主平等,思想道德水平较高,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德育工作者应增强学生自我塑造的欲望,鼓励学生在一定道德标准指引下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采取德育和智育互相渗透的办法,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社会道德准則和行为规范的影响,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