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学校劳动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劳动文化建设有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新时代劳动文化指向价值观培养、呼应新时代劳动精神、关注动手实践.中小学可以从"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打造劳动文化环境""开展多元的主题活动,营造劳动文化氛围""借助多样的媒体平台,进行劳动文化宣传""发挥各界的协同力量,形成劳动文化价值认同"出发,探索学校劳动文化建设实践路径,丰富学校劳动教育内涵,落实学校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早前看到过一份资料,显示的是各国中小学生每日的劳动时间,中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12分钟,仅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这个数据着实让人震惊。孩子"没时间""不会劳动",自理能力缺失,劳动意识淡薄,甚至轻视劳动。在物质生活丰盈的新时代,劳动逐渐被弱化、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劳动教育评价存在的重结果、技能培养与形式而忽略过程、体验和素养等问题,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要面向全体,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劳动过程,鼓励家长、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借此,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其获得深层次的劳动体验,不断端正劳动态度,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断形成与提升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4.
5.
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评价,评价是导向,它能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评价是激励,教师的一句夸奖,一个点头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评价是度量,它能给学生的学习确定一个基模。四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思想品德的评价没有一  相似文献   
6.
审视过去的思品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的思品教学处在一种"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而远离儿童生活的封闭状态.教师所做的是单纯的灌输和简单的总结.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因为这是源于生命本体的内在的深层的东西.而关于道德的知识,他接受得最多,如果不能激活个体的体验,那么知识的种子就不能在个体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这种道德知识就如假牙、假发,是没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党组织以迎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开展百年行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学校新劳动教育发展.在党组织引领下,学校探索新时代少先队建设中劳动精神的培养和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劳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提升、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和评价方式、社会协同劳动育人格局的形成,创新劳动育人模式,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