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80年代已出名的著名女作家铁凝,在其优秀短篇小说《孕妇和牛》中,描述一位因长得“俊”而从山里嫁到山外的农妇,怀孕后思虑孩子出世要上学识字、会问自己很多问题。她渴念自己届时能很好回答孩子提出的种种问题,可事实上,她斗大的字也不  相似文献   
3.
散文《一个小孩的心灵史》,是作者秦文君对自己女儿十岁前心灵变化的剖析。全文给人最强烈的感觉,是她没有对女儿进行“信息控制”欲望,也不要求女儿完全受老师的“信息”控制。  相似文献   
4.
法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让一些年轻人分别以单独、两人、三人、四人……直到八个人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拔河,并用测力器测量他们在不同群体中用力的情况,结果发现,当这些人单独拔河时,人平均拉力是63公斤;两人组的拉力是118公斤,比平均叠加值少8公斤;三人组的是160公斤,比平均叠加值少29公斤;八人组的是256公斤,  相似文献   
5.
1989年,华东师大时蓉华教授做了这么个实验:一部分是采用单因子轮组实验法,比较两组儿童在竞赛与不竞赛两种不同条件下,解答应用题的成绩;另一部分采用重复练习法,比较儿童在激发动机前后计算练习的成绩。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竞赛情境下,其错误率都比对照作业要少,且应用题难度越大,则两者的差距也越大;动机能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开学第二天,瑞安集云实验学校一(2)班班主任卓老师就碰到了令人头痛的问题。早上她对孩子们说:“下个星期我们班要选班干部,在选班干部之前,老师会给大家很多的机会表现自己,让老师和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你。今天下午就有个机会。做值日,打扫我们的教室。”下午放学前。卓老师问:“愿意留下来做值日的同学请举手?”一下子,20多只小手高高举起,有的小朋友还怕老师看不见自己,屁股都离开了凳子。稚嫩的嗓音——“我,我,我……”更是一声比一声高。  相似文献   
7.
教中师心理学课程的教师,在讲思维过程时,一般总是举这么个例子:某教师用西红柿、香蕉、橄榄这三样实物来指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具体化等思维过程,以掌握和运用“果实”这一概念。去年,我碰到上海一位年近六十的老教师,一提到此例,他不胜惊讶:“你们还用这个例子啊!这是我读书时就听说过的,老掉牙了。”按理例子已经落后于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那就应该弃之而求它。完全可以设想,当年的小学生在破开香蕉、西红柿、橄榄后,的确便能说:“我知道了,我猜到了,它们有相同的地方,都有种子,  相似文献   
8.
到德国慕尼黑的游人,不会不去达豪. 达豪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那里有座臭名昭著的达豪集中营.  相似文献   
9.
报载:赤峰守备区某师政治部打字员毛喜庆,在一次青年演讲会上开讲:“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纪律与时间。”说完,他突然转身向台后走去。莫名其妙的听众捱过了半分钟,毛喜庆平静地走回讲台,对被激怒的听众满怀激情地说;“如果我演讲时的离开不能容忍的话,同样,纪律松弛,工作时玩忽职守,站岗时擅离哨位,难道不应该谴责吗?我的演讲完了。”这次讲演历时一分钟。听众席上沉默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炸雷般的掌声。因为大家一经回味过来,就从半分钟难捱的直接经验中  相似文献   
10.
送件好礼物     
逢年过节,家长总少不了向孩子送礼物,或祝贺他们的长大,或庆贺他们的快乐。但送什么礼物好?却常常是家长们的一道难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送衣饰,有的家长赠玩物,有的给高档食品,有的干脆甩钱……世间万物,虽大多可作礼物,但我发现,很多礼物并没产生什么效能,有些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