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汉语中,尤其是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一个音和形完全相同的词,有时因语境的不同,其所表达的意义却完全相对。例如“三”在成语“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中表示“多”的约数,而在“三言两语”“三三两两”中则表示“少”的约数。“危”在“危房”“危如累卵”“岌岌可危”中大致表示“快倒下、不稳”的意思,但在“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苏轼《赤壁赋》)中却表示“端正、稳当”的意思。这句可译为:我(也感到了)忧愁凄怆,便整一整衣襟,端正地坐好,问客人说。再如“侬”(nóng)在林黛玉吟唱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选文的体裁不断变化更新,由以前的实用性较强的自然科学论文和人文科学论文等,发展到有较强文采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所拟的题目基本上扣住了散文的特征,题型也较新,大多考查考生的散文阅读理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中有这样一句话:“传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曲折离奇,标志着古代小说艺术的成熟;曲子词最早起于民间,中唐以后文人染指渐多,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收录了晚唐温庭筠和西蜀词人的词作。”笔者认为,从感情色彩上看,句中的“染指”一词用得欠妥。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12课《泪珠与珍珠》,是台湾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课文第一段引用了美国女作家奥尔珂德《小妇人》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相似文献   
5.
得体,就是指说话、作文语言要切合语境,也就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所谓适当者,就是顺着思路与语气,该俗就俗,该文就文,该土就土,该野就  相似文献   
6.
所谓再造想象,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调动自已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情感经验,通过联想与想象,使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间接的实现,并在头脑中“复活”。  相似文献   
7.
有一则公益广告,画面是一个小女孩在放风筝。广告词是“控制是为了飞得更高”。这则广告有一定的意蕴:线是为了控制风筝,风筝在线的控制下才能飞得稳而且高。如果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比喻成线,而把生成理解成风筝的话,那么,似乎可以这样说: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  相似文献   
8.
作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被联合国作为法定的6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顾名思义,供料作文即根据拟题者提供的材料执笔为文或写成的文章。就提供的材料多寡论,有单一材料和组合材料等。就提供的材料的内容或体裁而言,有叙述性文字、议论性文字,有寓言故事、名家名句、诗歌、图画、表格等。就训练形式而言,还有改写、缩写、扩写、补写、仿写等。就写作的要求和结果而言有议论文、记叙文等。高考材料作文,始于1964年的《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自1978年恢复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中,尤其是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一个音和形完全相同的词,有时因语境的不同,其所表达的意义却完全相对。例如“三”在成语“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中表示“多”的约数,而“三言两语”“三三两两”中则表示“少”的约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