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指导学生造句,不但要让学生将句子造对,还应引导学生把句子造好,使句子语气通畅,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并富有思想感情,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发展呢? 一、引导学生注意前提.使句子语气通畅。例如用“……终于……”造句,有个学生是这样造的:“我终于做出了这道作业。”当然这个句子没有语病,是对的,但,这个句子造得不好。我问这位学生:“如果这题很容易,你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能不能用‘终于’?”他想了想,说:“《练习册》上的一道思考题,我想了很久很久,在哥哥的启发下,我终于做出来了。”这个句子就造得很好了。“思考题”,说明难;“想了很久很久”,说明我有决心解决难题;“在哥哥的启发下”,这是解决难题的途径。有了这三个前提,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我终于做  相似文献   
2.
“意──境─—意”古诗教序童舜柱(泰和县沿溪乡潋溪小学)古人写诗,十分重视意境。“意”就是情意。就是诗人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是经过诗人提炼概括而描绘出来的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要使儿童...  相似文献   
3.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而文章又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因此其内部结构也是相互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要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摸索其内在规律,从而跟随作者正确地认识事物。这样来指导学生读书,既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可锻炼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具体该怎样落实在教学中呢?我以教学《瀑布》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作法。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一词,是相互联系的,文章的这种联系总是有道理的,是符合一定逻辑的。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摸索这种内在逻辑,使之“遵其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瀑布》里第二节的“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一句,要体会出思想感情,就得联系上下文。“啊!”表现出什么样的感情呢?我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节,作者在听见瀑布声音的心情怎样,是迫切想着见瀑布的;再引导学生分析前一句,“山路忽然一转”中的“忽然”,学生很自然就体会到:作者迫切想看见瀑布,忽然看见了瀑布的全身,当然很惊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