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1.
作为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我国有着尊师重教的长远传统。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战国后期的荀况非常重视教师在教育上的作用,尊重教师的地位,他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以此说明尊师重教与国家兴衰的密切关系。西汉的董仲舒、司马迁在强调“师”的表率作用时表达了人们的尊师思想。西汉末年的杨雄在《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明确强调了教师所负有的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表达了对教师的尊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