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鲁迅对于“文字狱的大略,是早经知道了一些的,”而对它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则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鲁迅当时专门考查了中国的文祸史,并希望有人来编写一部这样的历史,以“示人本相。”他强调“集中国文字狱史料,此举极紧要。”鲁迅为什么这样重视这个工作呢?这是因为当时革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糸杂家之作,既有博采之长,又有杂糅之弊。其历史观存在明显的矛盾性:既认为天道无为,又宣扬天人感应;在君道起源论中否定了君权神授,在五德始终说中又宣扬君权神授;既承认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又认为历史是不断循环的。从总体上看,是属于唯心史观,但其中又包含有朴素的、辨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因素,注意从人的物质利益上去探求历史发展的原因,朦胧地看到了国家是社会斗争的产物。值得强调的是:《吕氏春秋》的发展观点、变法革新的主张和忧患意识,不仅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而且至今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古籍今译提到理论上进行分析,认为古籍今译既有可能性又有局限性,与其他整理方式相比,它又有特殊性。同时,对今译原则“信、达、雅”之间的关系作了辨证的分析。此外,分析了意译和直译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并指出运用这两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杨朱学说,众说纷纭,史无定论。本文在挖掘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以新的视野对该派思想作了全面分析,认为其主导思想是“贵生”,它的意义在于强调“个体”而与主张以“整体”融会个体的儒家学说相对立,有反剥削、反压迫、反封建等倾向,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同时,还分析了杨朱学派与各家的关系及其消亡的原因,提出了与旧说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兼词是音单意复的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古汉语中的兼词,比现代汉语多,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其中以“诸”、“焉”最为常见。据顾颉刚《尚书通检》统计,《尚书》正文“诸”字共出现12次(不包括《书序》),其中作兼词用的3个。“焉”字共出现4次,其中作兼词用的3个。据杨伯峻《论语词典》统计,《论语》中“诸”作为单词(不包括“诸侯”、“诸夏”之类的复音词),共出现36次,其中“之于”的合音18个,“之乎”的合音14个。“焉”字共出现88次,其中作兼词用的9个。据杨伯峻《盂子词典》统计,  相似文献   
6.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使其门客人人著所闻集论而成。《汉书·艺文志》列于杂家。近来有人提出新的看法,有说是新道家,有说是新儒家。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这是一部政治著作。主要讲如何统一天下,统一以后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如何进行治理等问题,重点在于探讨一个长治久安的政治方案。吕不韦不仅有较好的文化素养,而且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更重要的,他有长期执政的经验。他是一位勇敢的探索者。他编是书,既非以道家为主,亦非以儒家为主。其高明之处,在于不囿于一家一派之说,而是站在百家之上,欲取百家之长、舍百家之短、熔百家于一炉。如果一定要给《吕氏春秋》分类,它仍是传统意义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