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有些集体备课,老师们坐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可真正有多少话语是涉及到教案的呢?负责任的老师还能谈谈教案,但各抒已见,甚至争论的场面却少之又少。遇有领导在场,教师们勉强还能说两句,简单记录记录……时间花费了,可真正要备的东西却寥寥无几。这一切实质上都是“好好主义”在作崇——对方是领导,是老教师,是教学高手,是好朋友,提的意见多了,说得多了,怕别人撇嘴,也怕自己说得不好,暴露自己的浅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集体备课,并为集体备课设置了一幅理想图景:在和谐、热烈的研讨气氛中,教学问题被摆上桌面,通过群策群力,将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集体备课将教学活动由一种个人艺术,变为集体智慧的舞蹈。在这一图景的感召下,许多学校将集体备课纳为常规性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摸索与完善,使集体备课发挥了巨大的效应,有效地改变了学校教学的局面。但另一方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集体备课出现了许多不健康的现象,增加了学校教学的风险,集体备课的前途由此变得扑朔迷离。本期,我们试图从各个侧面去认识集体备课的精神实质与生命脉络,推动集体备课实现良性发展,使其真正变为一种优雅的"集体智慧的舞蹈"。而且,我们关注集体备课,是因为从集体备课的命运可以窥视新课程的发展前景;对集体备课的解读,也就是从一个侧面对新课程生存状态的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