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黑人英语小说的迅速发展是新世纪加拿大文坛的重要现象。新世纪的加拿大黑人英语小说表现出极强的历史回溯力,通过追溯加拿大黑人历史确证加拿大在非洲流散中的位置,暴露加拿大的种族主义传统,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通过再现加拿大黑人移民的心理创伤揭橥其生存困境,拆穿多元文化社会的骗局。受加拿大特殊社会文化形态影响,黑人英语小说对种族问题和黑人身份的探讨具有明显的多声部特征,对重新认识黑人文学的功能和使命具有启示意义。这些特质是黑人英语小说成功的堂奥所在,也成为全面把握北美黑人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参照资源。  相似文献   
2.
"文化身份"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要问题,是理解诸如佳娅特丽·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等后殖民批评家理论的切入点,也是解读像萨尔曼·拉什迪、V·S·奈保尔等后殖民作家作品时不可回避的问题.他们的多重文化身份预设了其对"身份"问题的关注.而对于伍尔夫这样的经典现代主义作家而言,"身份"问题同样重要.简单地将伍尔夫的创作归于现代主义高雅文化的代表无法揭示其作品纵深的文化取向.伍尔夫在创作精英文学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通俗文学,她的文学创作消解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同时表明她"身份"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綦亮 《文教资料》2014,(9):19-20
《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是赛义德的遗作,自2006年引入国内后,引发了赛义德研究的局部转向,“人文主义”成为阐释赛义德批评思想的关键词.我国学界对赛义德的人文思想已经作了不少阐发,但大部分是纵向的解释性研究.本文将赛义德的人文立场置于中国当代的人文语境中进行横向考察,探讨其对我国当下的人文研究和建设所具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理论研究从政治话语到学术话语的范式转向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弗莱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随着我国研究者对西方文论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弗莱研究进入发展期,批评方法日趋多元,研究视野日益开阔;进入新世纪,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的渗透下,弗莱批评理论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而在与我国本土批评语境结合的过程中,弗莱的批评理论和思想也日益成为我国研究者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学"批评之路"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特殊样态,中国古代形式主义文论与西方20世纪形式主义文论有诸多相似之处.尽管二者在某些局部问题上存在共通之处,但其差别却是实质性的.批评方法的不同是二者差别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形式主义文论以感性的类推比附为主要言说方式,西方20世纪形式主义文论则以理性的概念推理为主要批评方法.本文在揭示差异的基础上,从社会历史语境分析差异的成因,并从差异中得出关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