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1篇
教育   4714篇
科学研究   681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333篇
综合类   177篇
文化理论   46篇
信息传播   70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422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2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3.
4.
本围绕北京2008年申奥成功后如何抓住机遇,对做好相关奥运邮票的选题,设计与发行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并为邮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明显加速。这种趋势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健康消费意识增强所致,当然也与意识超前的理论家不断进行体育产业的讨论从而启迪民众消费意识,引导企业家向体育产业投资有关。还有一个特殊的刺激因素,那就是2008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掀起的体育经济热潮。但是,任何产业必须遵守市场规则,纵观近年我国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误区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脍炙人口,意韵深刻,坊间屡有佳译出现,据不完全统计竟有30种之多。这些译文在遣词造句方面各有千秋,引发笔者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姑苏”究竟代表了怎样的一个意象?这一意象是否有如实传达给读者的必要? “姑苏,今苏州”,词典上的解释简单明了。但在国人的心目中,姑苏远非一个普通的地名那样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说,“姑苏”乃吴文化,甚至江南文化的代言人,小桥流水、吴侬软语只不过是其外在表现罢了。在《枫桥夜泊》的诸多译文中,译者要么将“姑苏”一词直接音译(Gusu,Suzhou或Soochow),要么采取浅化译法,将其译为“the city”或“the town”。如许渊冲先生的译文: 枫桥夜泊Mooring by Maple Briage at Night 月落乌啼霜满天,At moonset cry the crows,streaking the frosty sky; 江枫渔火对愁眠。Dimly lit fishing boats’neath maples saaly lie. 姑苏城外寒山寺,Beyond the city wall,from Temple of Cold Hill,  相似文献   
7.
8.
不到香港中环就不算到过香港。因为这里代表香港建筑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特色,被人誉为亚洲的“华尔街”。金壁辉煌的标志型建筑如中银大厦、汇丰银行大厦、亚太金融大厦都在中环,主要街道两傍耸入云霄的大厦,多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写字楼。 香港街头巷口,最鲜明、醒目的标志大都是银行,最旺的店铺多数也是银行的营业分行。翻开香港的地图,这里许多建筑物名称就是银行。机场、车站、商场,甚至地铁内都有银行。有人开玩笑,在香港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寻找新能源,科学家们奇思妙想,研究了不少新奇的发电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大量与新闻活动有关的名誉权案件,诸如奚弘诉人民日报社及其记者曾坤、史林杰案,孙侃诉法制日报社案,王春林诉法制日报社、农民日报社及三名记者素,耿建梅诉法制日报社及作者刘忱案,悦培璐、王颖诉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案,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诉吴祖光集等,这些案件的审理影响很大,为中国新闻与法制建设积累了经验。本文是朝阳区法院民庭庭长,结合我国国情和现行法律条文总结出米的多年来审理新闻官司的经验,对帮助新闻工作者、司法工作者划清新闻活动中的法与非法的界限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