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探讨了《易经》的表达形式,对其形式与内容的表达的独特性做了分析;最后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易经》的爻卦辞的所谓“灵验”现象进行了辨证唯物主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宗教文化渗透进了人类文化的种种领域;宗教获得这种力量的原因在于宗教解决了人对终极问题的关注.人的定义是个众说纷云的话题,本文以宗教与人的终极关注问题为视角点,给出了一种关于人的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第一个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和大道联系起来思考的思想家。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这从本质上提升了“仁”的品格,从内涵上扩大了仁的人性表达,是真正意义上的仁论本体论思考;老子“仁”的本质特征乃自然无为,这是老子仁论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老子仁论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其思想奠定了中国仁学发展的基础,儒家仁学发展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与老子的仁论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的层面和现实的层面看,平王应该是楚平王,而非周平王;竹简<文子>早于各种传世本<老子>及<庄子>;兵家思想归依于道,问政实践填补了道家的空白;简本<文子>为今本<文子>洗了罪名,证实了简本<老子>中的"仁""义""礼"属于老子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通过历史基本常识,基本技能、历史学发展动态,历史能力展示及高考试题检测等几个方面的问卷调查,指出高师历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着多方面引人深思的缺陷,并进一步在与中学历史教材及高考走势的分析比较中,提出存在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高师历史教材教学内容单调,表达形式呆板、缺乏科学性,课程设置不合理。因而提出要使高师历史教学走出困境,能尽快和中学历史教学接轨,适应跨越式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内容彻底的改革,走大历史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思想、思维等方面证明今本《老子》比简本《老子》多出的部分不是老子散失的作品,而是传释《老子》的注本,并进而证明它的作就是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在此基础上,从“道”、“德”两个核心概念入手,进一步阐述今本《老子》作为疏传体例的注本的特点,求证了今本《老子》是如何传释《老子》的;最后评价太史儋的功过是非,肯定太史儋在发扬光大老子思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背离了老子思想,首开排斥异己之风,给中国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二题     
韩非的死因是韩非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但却没引起关注。韩非《说难》应该是其身受图固之后的心迹记录。因此,韩非的死固,乃其语言触犯了秦王或秦王身边的宠臣。这是其性格悲剧的结果。就思想发展的必然性来说,韩非既然喜刑名法术之学,既然是法家理论系统的集大成者,道自然是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因此作《解老》、《喻老》当然就是一种归宿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简本《文子》的思想内容及对老学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立天下,治天下的根本";德、仁、义、礼于王道的意义在于它既是维护和巩固王者统治地位的基础,同时又是促使王者日日新,又日新,努力修善自己的推动力;文子的教化思想来源于老子,但其对教化作用的认识又对老子的教化思想有了新的突破.文子的辩贤论,即师宗老子的"无为"理论,又辩证地运用"无为"理论,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思想、思维等方面证明今本《老子》比简本《老子》多出的部分不是老子散失的作品 ,而是传释《老子》的注本 ,并进而证明它的作者就是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在此基础上 ,从“道”、“德”两个核心概念入手 ,进一步阐述今本《老子》作为疏传体例的注本的特点 ,求证了今本《老子》是如何传释《老子》的 ;最后评价太史儋的功过是非 ,肯定太史儋在发扬光大老子思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背离了老子思想 ,首开排斥异己之风 ,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仁论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第一个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和大道联系起来思考的思想家。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 ,这从本质上提升了“仁”的品格 ,从内涵上扩大了仁的人性表达 ,是真正意义上的仁论本体论思考 ;老子“仁”的本质特征乃自然无为 ,这是老子仁论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 ;老子仁论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其思想奠定了中国仁学发展的基础 ,儒家仁学发展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这与老子的仁论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