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全球化、技术化和数字化对人的流动范围、频率和速度的影响,世界正迈入由“无场”构成的地理景观。“无场”不仅解构了教育的内在价值,而且将教育推向“抽象化”“同质化”和“商品化”的境遇。从认识论上看,教育的“无场化”是一种主体性困境,一种处理主体与客体、人类与世界以及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观念失当。因此,解决教育“无场化”的关键在于颠覆传统的主体性重构,将自我、他人和世界共为主体,包括重构主体与客体的知识关系、重构人类与世界的生态关系以及重构自我与他者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