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罗志珍 《天津教育》2023,(32):131-133
<正>中国编织艺术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更是为其增添了许多活力。在这门古老手工技艺逐渐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过渡的过程中,人们将自身淳朴且浓烈的情感融入其中,由此凝聚出历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品质和灵巧智慧。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美术编织课程特色的传播,使学生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美术编织课程的教学探究,以传承和发扬编织文化,让学生能够掌握美术编织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罗志珍 《教师》2014,(16):83-83
注重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的紧密联系,充分挖掘美术的文化生活底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运用美术,在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人格不仅为创造性活动所需要,而且它本身就是人的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聪明才智是智力因素,是创造性的一种潜能,其实现需要人格的参与。人格是影响创造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谈了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