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滦阳别墅癸未 滦水犹未涨,扁舟易渡河。虚轩恒好在,隔岁又相过。树下风延爽,花间鸟弄歌。雨催晴亦可,不必较如何。 癸未: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虚轩”二句:空闲的屋子经常完好地保存在那里,隔了一年又相过从。 “雨催”二句:下雨或天晴都可以,无需计较什么。  相似文献   
2.
从浮华放纵到艰苦奋战;从追慕庄、阮的“出世”到崇尚周、孔的“入世”;从吟风咏月的贵族才子到反映现实的爱国诗人;刘琨前后期的生活、思想和创作,竟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探索其创作道路,总结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也许对我们会有一些教益和启迪的。对此,本文拟作一个粗浅的评述和探讨,并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3.
前些日子,我们带领师专应届毕业同学到市内各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在实习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中学语文教材内有一些使人感到困惑的词句,往往众说纷纭,不能求得肯定的意见。为了相互切磋,交流经验,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疑难词句(大部分是文言文)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争论的,或有几种解法的例子,试做探索性地解释: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没有形成人人爱读纳兰诗的局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以小令为主的三百多首词。它是我国优秀文学遗产中的一束香花。或写塞外雄奇秀丽的风光,或抒师友真挚的情谊,或发咏怀古迹的幽思,或谈伉俪的儿女私情,都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直抒哀怨感伤的情致,曲折而细腻地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读了令人愁肠百结,感慨万端。他的词,不事雕琢,反对模仿。诚如“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在其《词评》中所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因此,纳兰不仅成为清初词坛的“三大家”(还有陈维崧、朱彝尊)之一,而且在词的发展史上也占有相应的席位。  相似文献   
5.
元人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官调的直接影响下融会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戏剧;同时也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韵文和散文结合成熟的文学剧本。它通过歌唱、说白、动作、舞蹈来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并有音乐伴奏。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幕)。有的还有“楔子”。折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又是音乐组织的单位。每一折可分若干场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角色名目主要分为“旦”、“末”两类。“旦”扮女性,有“正旦”、“贴旦”、“搽旦”等;“末”扮男性,有“正末”、“副末”等,还有“净”、“孤”、“卜儿”、“孛老”、“徕儿”等。“正末”、“正旦”分别扮演正面人物,全剧只由主要演员一人独唱。剧本由曲词、宾白(对话和独白)和科泛(动作和表情)三都分组成。每折限用同一官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配角只有说白,因此,  相似文献   
6.
热河行宫(续三)罗星明四、巴克什营行宫巴克什营行宫出古北口十里许①,以巴克什营为止顿②。殿五楹,南向。后殿左右各二重,旁东西向。康熙四十九年建,规制纯朴。南望边墙高出,山上雉谍参差③,与云烟出没,惟闻潮河声奔流入塞④。自昔安屯置戌之区⑤,今日国畴井里...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百家,风起云涌,斗智争奇。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和艺术的光辉,五光十色地照亮了我国的文化史册。素以犀利、雄辩著称的《孟子》散文,就是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孟子(约前372—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兼并的战国中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也曾带领着学生周游列国。终因政见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他反对杨朱“为我”和墨翟“兼爱”,而“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孔学,但比孔子更多地看到了人民的作用,从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进步观点。  相似文献   
8.
《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它的作者归有光(一五○六年——一五七一年),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少时勤奋学习,一五三九年举乡试第二,以后却“八上公车不遇”;乃迁居嘉定安亭江上,讲学二十余年,远近从学者常达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直到花甲之年才中三甲进士,授浙江长兴县令,官至南京太仆寺丞.  相似文献   
9.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百家,风起云涌,斗智争奇,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和艺术的光辉,五光十色地照亮了我国的文化史册。素以犀利、雄辩著称的《孟子》散文,就是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孟子(约前372—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兼并的战国中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曾带领着学生周游列国。终因政见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他反对杨朱“为我”和墨翟‘兼爱”,而“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孔学,但比孔子更多地看到了人民的作用,从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进步观点。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772—843)唐代诗人,字梦得,祖籍洛阳,生长于徐州。少年立志苦学,一生博览群书。二十三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随即与柳宗元等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公元805年,因实行进步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居边远地区达二十年之久。先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十年后,相继担任连州(广东连县)、夔州(四川奉节)与和州(安徽和县)的刺史。晚年,官至检校(“检校”是加官的名称)尚书,兼太子宾客,在洛阳与白居易诗酒唱和。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进步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有不少诗篇,如《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辛辣地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抒发自己被排挤的积愤,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