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晚清民国时期,坚守传统诗词创作的女诗人在时变中打破传统文学话语体系,让创作焕发出新光彩,潮汕女诗人在文化转型期的诗词创作尤值关注。潮汕地处地南沿海,崇尚儒学,晚清以来社会呈现新旧并存、中西交汇的多元特征。女诗人深受传统文化、地域语境、时代观念的影响,诗词创作题材更为广阔,情感更为丰富。潮汕女诗人卢蕴秀、游郁英、许心影等的诗词创作涉及纪事诗、山水诗、纪游诗、怀古诗、赠别诗等,既反映近代潮汕地区的文学风貌,亦可窥视地处东南沿海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经历与情感体验。分析其创作的诗词,可发现创作时的艺术风格、价值观念与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相密相连。考察这一时期潮汕女诗人群体风貌,对重构近代地方文学景观、理解近代岭南文学乃至中国文学有着独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华人活跃在澳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澳门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士人选择澳门作为基地传播维新思想、呼应内地的变法,得到澳门华人华商的大力支持。维新士人把教育改革视为挽救民族危难、实现政治理想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澳门大力兴学办教。康门弟子陈子褒、卢湘父在澳门创办学校、编写教材、推行妇孺教育与平民教育,所培养的新式知识分子亦成为推动澳门教育的中坚力量,切实为澳门近代华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陈子褒、卢湘父作为从万木草堂走出的康门弟子,在澳门兴教受维新思想的影响,通过分析其教育活动,进而考察其所代表的维新士人的兴学动机与教育思想,可知维新派有力地推动了澳门近代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纯文字版的文本阅读一直是中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学生的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感知美获取美的方式,靠着阅读,学生在充满艺术美的文学天地里任意驰骋,适当的课外阅读拓开了语文教学的天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