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大革命时期,宁汉对峙局面给汪精卫提供了左右逢缘、钻营利用的机会,汪精卫也因此成为打破平衡并影响时局的砝码,这构成了罗易对基信任的基础,也是罗易泄密事件发生的客观环境。罗易本人对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认识,奠定了他向汪粗卫妥协退让的思想基础;罗易与鲍罗廷、唐生智等人间的矛盾又催化了他走向对汪消极让步的极端,以至于最终做出把紧急指示向汪精卫泄密的非理智选择,从而给汪精卫提供了公开反共的口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主同盟[1](以下简称民盟)是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与国共两党一起商讨抗日建国大事的政党[2]。作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建立的一个政党,其成立和发展有一个随着政治、社会环境变化而动态变革的过程,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历经近五载的资料搜集和伏案写作,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系教授侯德础先生的学术专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校内迁史略>,已于2001年12月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