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求最大(小)值中的最小(大)值问题,即形如求f=(x)=max{a_1(x),a_2(x),…, x∈Ia_n(x)}的最小值, 求f(x)=min(a_1(x), a_2(x),…, x∈Ia_m(x)}的最大值, 求f(x)=maxF(Y,x)的最小值, Y∈D 求f(x)=minF(y,x)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确定已知区间上一个恒(成立的)二次不等式中的参数取值范围问题,乃是数学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中经常选用的一类问题。解这类题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得到使题中那个不等式恒成立的充要条件,列出相应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解这些不等式(组),便可得到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3.
4.
丈我们知道:当a。成立即可,要能证己知黔<瓮<就<…<之,“所例i已知{a}<1,}blO川JllJ。不一气一1夕={〔(a。乙,一a,b。) (a。b:一a:乙。)证明:令ab则 …,(a。b。一,一a。一;…  相似文献   
5.
下面两道试题: 1.设α、β皆为税角,且sin~2α sin~β=sin(α β),求证:α β=π/2。(1983年第十七届苏联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2.若A、B∈(0,π/2),试证:等式cos~2A cos~2B=(sin~7(A B))~(1/4)成立的必要条件为A B=π/2。(1990年武汉市高二数学竞赛试题)。虽形貌有异,但(在形式与解法上)能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刊90年第6期上,王德刚老师给出了证明一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不等式的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该法是通过f(a)>g(a),f(n)-g(n)>f(n-1)-g(n-1),证得f(n)>g(n)(n≥a)。受此启示,横向类比,笔者再给出证明形如f(n)>g(n)的一个也很实用的方法。定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一种变形,用它来解答有关构成三角形的问题将显得慎重、简捷,且有规可循。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见初级中学《几何》第一册P83)。即三条线段a、b、c能构成三角形(?)(?)a b>c,b c>a,c a>b。当a b>c,b c>a,c a>b时,必有(a b-c)(b c-a)(c a-b)>0①反之,若①式成立,则a b-c、b c-a、c a-b三个数要么全为正数,要么两负一正。若是后者,比如a b-c<0,b c-a<0,c a-b>0,前两式相加便得2b<0此与b是正数相矛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