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2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对字形是识字的基本要求之一。有的学生写错别字,和他们思想上不重视写字有关。在教学中,有必要从实践中,特别是从学生自己的实践中,经常找些典型材料来教育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写错别字的危害。比如: 写错别字,使人无法理解:倒(捣)乱拌(搬)运站千钓(钧)一发写错别字,闹笑话或引起误会:吃了一吨(顿)  相似文献   
2.
“总分式”是段落结构的形式之一。所谓“总分式”,是指文章中有总写(合说)和分写(分说)的部分,二者结合在一起。总写,是概括地写,整体地写,合起来写;分写,是具体地写,局部地写,分开来写。总写和分写之间是种属关系,分写的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总分式是常见的、很有用的形式,记叙、说明、议论等文体都可以用。下面就总分式的教学谈两点看法。一、引导学生搞清总分关系总分式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相似文献   
3.
问:在语文教学中,有时说分段,有时说分层次,有时把段落层次连在一起说。不同的书刊对它们也有不同的说法。要怎样去理解才好? 答:段落和层次都是文章的结构,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人们比较难于理解的是它们的不同点。这里谈点看法,供参考。首先,段落和层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段落是“(文章、事情)根据内容划分的部分”,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  相似文献   
4.
前人要求写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这“豹尾”,我的理解是指有力。要有力,就要精炼。拖泥带水,画蛇添足,只会冲淡主要内容,分散读者注意力,甚至使人厌烦,它不会有力。要有力,重要的是能突出主题。形式为内容服务,一切艺术手段,包括开头结尾都要为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服务。游离于主题之外的东西,根本就不应该写,写了也谈不上有力。要有力,我想还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别出心裁的结尾,使人爱看,看后还觉得耐人寻味,受感染,受教育。这里举几个例子。《口技》的结尾是:  相似文献   
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要解决“米”的问题。“米”从何来?作文之前,靠观察和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阅读书报,扩大视野。作文之时,靠动用头脑中的“库存”,要回忆、联想、想象。从老师方面说,要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方法。一、从时间上去开拓启发学生想想事物在不同时间的情况,可以回顾过去,看准现在,展望未来。例如,写一次在荒山的植树劳动,可让学生想一想:这个地方,原来是什么样子,草木生长得怎么样,有没有鸟兽出没,人们过往多不多,刮风下雨时怎么样,现在,什么人来参加劳动,带了些什么工具,种些什么树木,大家在干活时表现怎么样,哪些人干得最起劲,是怎么起劲法;将来,可能是什么样子,会不会绿树成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群众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学生经常会听到成语、读到成语,还会向老师问到成语。如果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一、如何理解成语的意义1.成语是固定的词组或短句,要理解它的意义,就要理解构成它的各个成分。有一部分成语,可以在逐字理解的基础上来理解它的整体意义。例如:似是而非、理直气壮、地大物博、一唱一和、异口同声。因为成语是长期沿用下来的,所以,有的成语中的一些字词保留了古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要着重理解这些字词在成语中的含义。如:不速之客(“速”是“邀请”,不是“快”),短兵相接(“兵”是“兵器”,不是“战士”),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7.
以本为本,是说以课本作为教学的依据、根本,这道理是用不着说的。适当延伸,是说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照本宣科,而要适当地联系课外的东西。要适当延伸,就要考虑延伸的目的、方向、程度等。这里仅就延伸的目的谈点看法。 (一)让学生理解好课文延伸要以“本”为出发点,而且为“本”服务。延伸离了“本”,就象作文离了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么一句:“你想,四  相似文献   
8.
捕捉主题,要从文章的材料选择、语言锤炼、结构和情节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入手。下列十“看”是常用的方法。 1.看各段意思的共同点。分段,要着眼于各段的“异”;捕捉主题,要着眼于各段的“同”。各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字不离词”,这主要是从字义上说的。我认为,在做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看字是不是词一个字如果是词,如天、地、大、小,就可以一个一个地教;如果不是词,如民、习、葡、蚯,就不  相似文献   
10.
寓言的特点决定了寓言结尾的特点。 (一)寓言通过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常将道理暗含于故事之中,因此,常以记叙的方式结尾,故事写完了,文章也就结束。如《自相矛盾》的结尾:“他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了。”《掩耳盗铃》的结尾:“谁知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