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文艺作品的意境创造,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梁启超谓文艺作品“第一要新意境”(《新大陆游记》);王国维认为“意境”是一切文学的审美标准:“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杨朔在谈他写散文的经验时说,他写散文“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在文学批评史上,诗歌和绘画是特别强调意境美的。至于散文在意境的创造上也是早已出现了的。宋人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说:“作世外文字,须换过境界,庄子《寓言》之类是空境界……”就是说,这种境界是虚的,不是实的。由此可见,散文造境(意境)早见端倪,只是在文学批评史上没  相似文献   
2.
说理的目的在于使人信服并付诸行动。要达到此目的,从方式上说,除了正面直接的说理外,还可以从反面、侧面间接地说理;或避正就侧,或避直就曲,或避实就虚,以形成说理的转弯艺术。这种转弯艺术往往可以收到正面说理难以奏效的独特效果。我国古人在说理中就常常运用这种转弯艺术。兹列证如下:例一,《触詟说赵太后》秦攻赵,赵求救于齐。齐提出长安君为质的条件,太后拒绝接受。这本来关系国家危亡大事,虽大臣们强谏也无济于事,倒反惹恼了太后,谓左右曰:“有复言令长安君入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在这位顽固、自私、任性的权威面前,左师触詟仍若直谏,必遭呵斥。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