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故乡》以“变化”作为情节线索。故乡的人变而未变,故乡的风景变而又变,故乡的传统虽坚固却也开始松动。小说揭示了故乡的人剧变和社会凝滞不变的社会根源,批判其国民性,再现了凋敝的农村风景,并于象征性的故乡风景中寄寓期待。流动的现代性生活是小说书写的隐性变化,小说展示了种种现代性生活元素,并期待这种变化带来更多的充满希望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卡尔维诺的小说叙事充斥着一种游戏的趣味,而文本的游戏本身蕴含着特殊的艺术精神.卡尔维诺的文本游戏一方面是吸收了民间文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对古老文本的戏仿.这就使作家文本有了一种真正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卡尔维诺的短篇小说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战争小说是短篇小说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他对战争的处理极为别致。他的大多数短篇小说中战争是一种背景,小说对战争的游离更让人认识战争。也有少数作品是直面战争,表明作者对战争的态度,关怀在战争中被裹挟的个人的命运,思考战争引发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外国文学教学长期以来以文学史教学为中心,严重制约了学生自由思考和学习的空间。笔者提出以文本细读为主、文学史教学为辅,从文本出发走向文学诗学的教学设想,并对文本细读的课堂教学实践形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罗锡英 《海外英语》2012,(1):205-206,208
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表现了卡尔维诺较为成熟的城市观和空间观。小说中有两座真实存在过的城市:忽必烈帝国的都城,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他们的对峙显示了城市作为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不同的价值。马可.波罗讲述的55个想象的城市故事揭示了城市柔软的特性,它吸纳众多,无所不包,始终是希望的体现,又是郁积负罪感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卡尔维诺的零时间术语对其创作影响巨大,直接启发了他对叙事如何挑战诸种事物空间同存性的思考。他后期提出的结晶体写作、百科全书写作均与零时间的空间启迪有关,有明显的空间叙事特征。卡尔维诺后期的诸多作品,与当下德勒兹的空间美学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都堪称典型的根茎书。  相似文献   
7.
罗锡英 《教书育人》2023,(30):57-59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本身蕴含着与立德树人高度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人文主义传统、理性思维,这是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围绕这三个关键元素,外国文学课应以学科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利用世界文学人文主义传统、理性思维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而行的要素进行立德树人,站稳看待外国文学的中国立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