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四日,在由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和高等实验学院第四系组成的第四三八联合研究组(即敦煌文献研究组)的倡导下,于巴黎召集了有世界各国学者参加的“五——十世纪高地亚洲写本和碑铭题识国际讨论会”,由于其重点是敦煌文书、题识和艺术,所以又通称为国际敦煌学讨论会。  相似文献   
2.
1625年,西班牙耶稣会士拉斯·科尔特斯神父搭乘商船从菲律宾驶往澳门,途经广东省潮州府海岸遇难沉船。拉斯·科尔特斯神父等一些生还者被中国当局做为“海盗”而俘获,广东省的潮州、广州和肇庆府等当局先后审讯了这批人。经过在澳门的耶稣会士们的多方“营救”,他们终于于1626年返回马尼拉。拉斯·科尔特斯神父在他于广东海岸滞留的近一年期间,留下了一部《中国游记》。  相似文献   
3.
莱布尼茨(G·W·F·vonLeibniz,1646—1716年)是17—18世纪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力学家、神学家和史学家。他是上承希腊哲学,下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人物。莱布尼茨一生中从未到过中国,主要是受法国入华耶稣会士们的通讯和著述之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6日,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孔飞力,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荣获首次颁发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奖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论坛学术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论坛组委会颁发,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对中国学领域的国际学者颁发的奖项。该奖项将长期设立,于每两年一届的论坛向3~5位国际学者颁发。本刊将分期刊登首次获此殊荣者在中国学领域卓越建树的相关评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1856-1860年爆發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史稱英法聯軍侵華戰爭。這場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是因為西方列強對於自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年)以來,從中國所攫取的割地、賠款、內地貿易、港口通商,特別是在銷售鴉片、傳播基督宗教方面的特權,仍貪得無厭地感到不滿足。經英國與法國聯合,又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共謀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相似文献   
6.
1983年2月,我国敦煌文物研究所在巴黎举行敦煌壁画展览.这次展览很成功,在法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就曾出版了精美的纪念册,法国的报刊,尤其是中国学和东方学杂志都作了报道.展览期间,于2月21-23日,由法国辛格·波利尼亚克基金会资助和组织,由法国国立科研中心和高等实验学院第四系第438敦煌文献联合研究组主持,举行了中法学者敦煌壁画和敦煌遗书讨论会.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段文  相似文献   
7.
敦煌突厥回鹘文文书,是一批稀世珍宝,具有很高的史科文献价值。初步统计,这批写本中有二卷是用摩尼教文字写成的,有二——三卷是用藏文字母拼写的突厥语写本,有四卷是用如尼文字写成的,至少有三十九卷是用回鹘文写成的。其内容包括经文、笔记、诗歌、公私文书、帐单和格言集等。  相似文献   
8.
拉斯·科尔特斯(Adriano de Las Cortes)神父在《中国游记》一书中,对中国都堂在肇庆府举行的宴会,入华耶稣会士陆若汉(Juao Rodrigues Tuzu)等人为释放被俘者而在肇庆和广州采取的斡旋,广州府民众的日常生活,广州府沿海地区的财富,广东官吏们的施政方式,入华耶稣会士们对海难被俘人员的营救,海难被俘案的审理等都进行了描述。其"另类"性的记述,可与入华耶稣会士们的中国记述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17—19世纪,澳门以及与它密不可分的广州在中西关系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个时代的西方人有过不少对亲历事件的记述。它们虽然零乱,却是第一手的重要资料,又不见诸于中国官私史书。本文介绍了几位当时西方的官方代表、商人和旅行家的记实性著作。它们都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澳粤于此期间在中西关系史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伯希和于1908年2月25日到达敦煌千佛洞。他除了劫去藏经洞中的五千多卷各种文字的写本、幡幢之外,还对他参观过的敦煌石窟作了详细笔记。法兰西学院亚洲研究中亚和高地亚洲研究中心从1981年起陆续刊布了一套《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先后共出版了5卷,第6卷(最后一卷)连同前5卷的索引即将出版。每卷笔记都分别由尼古拉——旺迪埃和玛雅尔女士作序和前言。全书除了经整理后的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刊本之外,还附有原伯希和笔记手稿的影印真迹以及伯希和当时拍摄的石窟内外景、壁画和彩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