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影响“普九”进程的两大因素及对策朱全福,耿木自《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重视、关心和教育部门努力下,各地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应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农村普及义务教育,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适龄人口中受完...  相似文献   
2.
“三年级起步作文”的传统提法,现在看来实为不妥。这是因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如果放弃了这一阶段的能力培养,那么他们将永远难以达到他们应该达到的智力水平。再从目前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处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听课,不乏遇到这样的情景:有的教师上课时不时用眼睛瞧一瞧摊在讲台上的备课本,使教学中留下“间隙”;也有的干脆把教科书和备课本叠在一起,一手拿着,边看教案边看书,把课上得很不顺畅……没有“忆课”便是症结所在。何谓“忆课” ?“忆课”就是将教案“搬”到讲台上之前的“预演”,即记忆、“内化”教案。为什么要“忆课”呢 ?我们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备好了课不等于就能上好课。而“忆课”的过程,就是填补教案与上课之间的“空白”,完善和深化教案、把课上好的过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忆课”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我校三(1)班自90年秋季始,进行了“学科联系、合作教学”的实验。一年多来,在整体性观点的指导下,充分了解、认识科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教学时不仅瞻前顾后,而且左顾右盼,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各科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项教改实验,我们着重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培养各科学习习惯的“同一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非智力因素、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条件。这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实验班的教师都认识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课后的“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本年段、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的。笔者认真地剖析了《丰碑》一课的“思考·练习”题,认为它起着点明教学重点、难点、提示教学思路和指导学法的作用。故以此为凭借,设计这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