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6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初中语文第二册上的《飞向太平洋》,是一篇作为讲读课文教学的好教材。但其中的一个句子在语法上欠妥,特此提出与同行商榷。文中写道:“各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了最后的检查和操作,随即撤离现场,满怀激情地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我以为,应该将此句中的“对火箭起飞前”改为“在火箭起飞前”,或“对起飞前的火箭”。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理应受到社会上人们的同情。因为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是封建的科举制度摧残了他的身体,是封建的科举制度毒害了他的灵魂,于是他成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然而,对于他的如此悲惨的命运,在《孔乙已》一文中却没有一个人去同情。相反,周围的人们无不“笑”他!那么,他们为何都“笑”他?这里,不妨让我们剖析一下他们各自的“笑”意吧。  相似文献   
3.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是一篇介绍我国书籍演变历史的说明文。但其中的一个句子在语法上欠妥:“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写在竹简和木片上的文字,有一百二十斤重。”试删去“秦始皇每天批阅写在竹简和木  相似文献   
4.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基本课文导读》磁带中窣由瞿弦和朗读的《变色龙》一文里,将“胚子”的“胚”误读成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