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三次工程教育改革举世瞩目。2017年8月,该校启动了新一轮工程教育改革,其宗旨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领导型工科人才,改革的内容涵盖工程教育的出发点、重心、教学方式和发展方向,体现出多重逻辑:从现实到未来的取向,从学科和心理的分离到整合,从学科隔离到跨学科合作,从工程实践的回归到工程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等。虽然此次改革仍存在质量保障及认证等方面的问题,但大胆创新的麻省理工精神却再次引发各国关注。该校能否以此改革契机,开启第四次工程教育改革新时代,引领世界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成了举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3.
4.
碳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在煤炭、石油、天然气、植物、动物、石灰石、白云石、水和空气中,碳最终几乎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地球上所蕴藏的煤炭、石油等矿物约含碳1013吨,可以转化成4×1013吨CO2,而大气中和水中则含有4×1014吨CO2,碳酸盐也可转化成4×1016吨CO2现在由于工业的发展,大量开采煤炭、石油等资源,它们作为能源而不断被消耗的同时,使大气中C02的含量与日骤增·每年全世界排出的二氧化碳量高达200亿吨,其中发电厂排出CO。的量约占27%由工厂排出的占33%机动车排出的占23%,一般家庭排出的占17%.这样多的CO。尽管…  相似文献   
5.
构建农民职业资格框架有利于优化配置我国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规范劳动力市场准入,提升农民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与实效性,推进社会平等、公正。然而,我国在构建农民职业资格框架的过程中,尚存在农民职业资格框架纳入对象缺乏、运行机制缺失、运行环境不佳等障碍。因此,我国应明确农民职业资格框架的纳入对象,建立健全农民职业资格框架的运行机制,完善农民职业资格框架的运行环境,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专业化。  相似文献   
6.
在本世纪的大多数岁月里,科学和民主成为塑造大学的基本力量。然而,目前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理念推动着大学的改革。大学被看作是知识经济的发动机,它不仅仅是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的教育中心和创造知识的科研中心,而且是高技术辐射源和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一、知识经济确立大学的地位1.教育的产业属性决定大学的“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的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过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资本投资要转化为知识和技术才能决定经济的增长。1教育是使资本投资转化为知识和技术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马克卢普(F.Machlup)把教育看作是…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学术组织,其内部管理表现出组织结构上的二重性,即传统的管理科层结构与教师决策结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在本质上表现为管理权力与专业权力的博弈与平衡。要促进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健康与发展,就必须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管理文化等方面做出创新。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什么?在探究东西方学徒制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以及综合比较的基础上,人们不难看到,职业教育的历史起点是学徒制,逻辑起点是职能传授。历史起点的选择制约着逻辑起点的选择,二者应该相吻合,它们统一于造就"准职业人"之中。对职业教育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研究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科学性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人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增进个人福祉。  相似文献   
9.
阐述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分析协同创新战略下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从招生、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导师指导和论文答辩等方面提出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是具有公益性的事业。但公益性的事业同样不能损害公平正义。当下我国校企合作存在公益性与公平正义失衡的状态。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灵魂。应当在校企合作立法中协调公益性和公平正义性,达到公益性与公平正义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