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渠道,它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问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不断现代化,电脑进课堂已成为现实。数学中大数目的计算被现代计算工具所取代,笔算要求的适当降低,口算、估算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因此,学生从小养成估算的习惯,了解、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教学实践表明,影响学生学习估算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准确计算形成的定势心理。学生识数伊始,教师强调的是计算的准确无误,1就是1,2就是2,1+2只能等于3。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相应的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智慧就是适应”。学生在没有克服已有认知结构形成的心理障碍前,会难以…  相似文献   
3.
用“平均数”的概念进行口算训练,不但能深化学生对这个重要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能促进学生口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肖必诚 《湖南教育》2003,(22):44-44
教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之后,教师精心设计了一道巩固复习题:“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1分米,面积比原来增加5平方分米,现在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教案中列出的教学要求有四点:1.画出图1,引导观察得出第一种解法。设原正方形边长为x分米,那么现在的正方形边长为(x+1)分米,由题意得(x+1)2-x2=5。2.将图1添加两根虚线变为图2,得到第二种解法。设原正方形边长为x分米,得x+x+1=5。3.用算术思路解,即原正方形的边长等于(5-1×1)÷2÷1(分米)。教师所拟上述例题教学过程,设计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循此思路教学,应当有益于学生复习巩固所…  相似文献   
5.
编拟习题是数学教师的一种必具的重要能力。教师一方面要编拟准备题、示范题、思考题、尝试题等多种习题供教学需要,另一方面要进行编题教学,指导学生自编习题。编造习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成题改造法。即对原有习题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加工、改造、深化。有下列两种:1.改造条件。例如,3只羊一天吃草6千克,平均每只羊每天吃草多少千克?将原题条件增加后改造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和测试依据。以大纲为标准,结合教材内容,拟订好教学目标,有利于克服教学工作和考试命题的主观性与随意性,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比较准确的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6/7)<( )<(7/8)有以下几种解法: 1.((6/7)+(7/8)÷2=(79)/(112) 2.(6/7)<((6+7)/(7+8))<(7/8) 3.先求差(7/8)-(6/7)=(1/(56)),任意找一个比差1/(56)较少的数,如1/(57),用(6/7)+(1/(57))=((343)+(399)),((343)+(399))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课外读物浩如烟海,但由于儿童年龄小,知识面窄,识别能力不强,如不管什么书拿来就看,往往事倍功半,有时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儿童选择内容适当,深浅适度,又能配合课堂教学的读物,控制儿童数学课外阅读的方向。一、指导阅读数学名人传记,激励情感我国古代出现过不少数学名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数学科学逐步走向辉煌,涌现出大批新的数学名人,  相似文献   
9.
部编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76面第16题:上下哪两个数相减得3?哪两个数相减得4、5、6、7、8、9、10?  相似文献   
10.
我们指导学生做下面的一道习题:“用两根都是628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哪个面积大?大多少?”(五年制十册27页)学生做完之后,我们演示了一个简单有趣的实验:先将一个方形铁框在肥皂液中浸一下,使整个铁框内蒙上一层肥皂膜,再将一条有固定长的柔软细丝的两头连接起来,围成一条有任意形状的封闭曲线,并将这条曲线轻轻地搁置在铁框内。问:“如果用小针将曲线内的肥皂薄膜刺破,想一想,这条曲线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议论了一番之后,异口同声地回答:“会变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