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中等技术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只有面对困境,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因人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实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由政府投资 500万元,在东城区创办的一所校舍标准化的完全小学。学校在主体工程竣工,配套工程在建的情况下就于 1996年 9月秋季学期开始招生。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努力构建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模式   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不断加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要顺应…  相似文献   
3.
肖晓萍  廖青 《高教研究》2006,22(2):36-37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开放式,以学生为主体并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对推动社会进步、深入教育改革,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运用慧鱼创新模型作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多层次教学,通过对近年来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慧鱼创意模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具所具备的一些特点及其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带来的影响,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湖南大学美雅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1998年,坐落在湖南大学校园内,学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办学指南,以中外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为教育模式,以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东西方先进文化互补的国际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教育目标,已成功办学达六年。  相似文献   
5.
肖晓萍 《职教论坛》2003,(14):47-47
电子测量仪器是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关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和常用电子仪器基本原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必须重视理论教学,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的环节,切实提高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教学的质量。一、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方式落后。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被动教,学生被动学;二是专业教师短缺,教师的课时量繁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针对每个学生情况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三是职业学校学生入校时理论水平相差悬殊,而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而抽象,实践性强,而实验设备跟不…  相似文献   
6.
“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作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即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多层次的教学以达到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目的。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慧鱼创慧组合模型”的应用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该模型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具所具备的一些特点,以及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带来的影响,研究大学生创新教育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开放式,以学生为主体并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对推动社会进步、深入教育改革,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运用慧鱼创新模型作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多层次教学,通过对近年来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慧鱼创意模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具所具备的一些特点及其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带来的影响,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 (必修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 ,“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被安排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后 .这节课内容是为牛顿第二定律做知识准备 ,实际上是从牛顿第一定律向牛顿第二定律过渡的教材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 ,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所以“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首先要结合实例说明 ,所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运动速度 (大小或方向 )的改变 .即物体有了加速度 ,从而把牛顿第一定律关于“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认识上升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 ,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  相似文献   
9.
在强调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背景下,针对我国高校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载体所开展的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在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和工程实践三个典型方面存在的不足,论文结合我校开展机器人教育的现状,对我校在开展机器人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实践效果进行了展示,在建立层次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代表性的专题讲座和阶梯式的科研团队等方面对以机器人技术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表明,多方位的工程感知、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效果更为直接的表现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际工程案例中,同时也为高校开展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共建科研团队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师生科研团队为核心,注重发挥本科生科研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开放式"团队的运行机制及氛围,强调科研的工程实践背景.在以科研项目、科技竞赛、创新基金申请为突破点的基础上,结合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区域优势,高起点地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在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也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