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认为 :“不论是智力还是能力 ,其核心成分是思维 ,最基本的特征是概括 ,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因此 ,中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 ,应看成其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升华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 ,究竟什么是概括呢 ?概括是一种思维过程 ,它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 ,指在思想上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联合起来 ;第二 ,把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推广为范围更广的包含这个对象的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化学学习中…  相似文献   
2.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原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首先提出,其理论核心是至少可以确定学生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就是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教师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训练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智力任务。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上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化学教学应从学生的思维潜在发展水平开始,通过教学把学生潜在发展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思维潜在发展水平,并形成新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于是教学又从学生新的思维潜在发展水平开始……这种螺旋式地不断转化和思维发展区层次逐步递进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和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调查的内容。为深入了解当今中学教师自己对教学归因分析的现状,我们对湖南省5所重点中学和5所普通中学的10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答卷986份。问卷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每个学习者头脑中都有一个认知结构,即思维的内部逻辑体系.外界环境的刺激首先作用于认知结构,然而,并不是所有外界刺激都能引起知觉从而产生学习.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要适当引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要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要把握知识和能力落差,维持学生的探究心理;要设计教学空白.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  相似文献   
6.
7.
化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心理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的教师为了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往往无视或轻视学生的心理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适当引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利用“最近发展区”,维持学生的探究心理;设计教学空白,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  相似文献   
8.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每个学习者头脑中都有一个认知结构,即思维的内部逻辑体系.外界环境的刺激首先作用于认知结构,然而,并不是所有外界刺激都能引起知觉从而产生学习.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有的教师为了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 ,往往无视或轻视学生的心理需要 ,针对这种情况提出 :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 ;适当引导 ,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 ;改变教学方式 ,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 ;利用“最近发展区” ,维持学生的探究心理 ;设计教学空白 ,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