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建立和实施了基础地质教育阶段“兴趣驱动-实践贯通-强化能力”的教学模式。利用得天独厚的实习基地条件,富有特色的实习教材,科学生动的授课方式,先进现代的地质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固定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程式,注重实践教学过程及后续效应,努力实现学生实践训练的常规化、连续性和全程化;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搭建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地质实践活动的平台,逐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改变以往认为高年级才适合做研究的认识。经多年的教学实践验证,该教学模式不失为工科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中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公共选修课一般具有课时少、内容浅、学生专业面广的特点 ,因此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既不宜像主干课那样完全采用课堂考试的方法 ,也不能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凡选修者一律过关。《地球科学概论》是桂林工学院各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 ,如何进行课程考核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采用了问题式评价法进行课程考核。问题式评价法是在课程教学一开始就把问题提供给学生 ,由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自学、查阅资料 ,并将所学得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知…  相似文献   
4.
加强普通地质实习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通过多层次专题性科研包括教师科研项目,指导大学生、研究生毕业论文和科技立项带动深化基地建设,涌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并及时应用于教学,同时培养了师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教材和教学文件的建设,其中尤其是制作完成《普通地质学实习》多媒体课件。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现场教学方式,实现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大大延伸了教学时间和空间,增加了普地实习的信息量,使教学形式更为生动,能力培养更加到位,有效地保证了实习质量。在实习质量监控上变以往单一编写实习报告到编写实习报告和现场考核相结合,并在课件中针对实习内容和要求,精心制作了附有答案、形式活泼的题库供学生自学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地质类不同的专业方向因行业需求和课程设置差异,对《应用地球化学》课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应区别对待。本文从桂林理工大学《应用地球化学》教学实践出发,对地球化学专业和非地球化学专业的《应用地球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及相关要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调整和更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木利锑矿区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得出木刻锑矿床严格受地层、岩性、构造等因素的控制;在外围开展地电化学新方法找矿异常明显,提出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地质认识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一次野外地质实习,通过实习逐步对学生地质基本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地质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地质认识实习的基础内容,地质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地质认识实习的基本任务,地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质认识实习的核心问题,地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地质认识实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9.
《基础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与师资队伍、教学文件、教材、实习基地方面的建设以及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息息相关。课程建设必须首先明确课程目标,制订课程建设的长远规划;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一门课程的成功有赖于优秀教师梯队建设;课程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物”的建设,其中更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现行国家教学质量标准中,地球化学专业更加重视大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将培养人才的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列为核心目标。如何适应教学质量国家新标准,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地球化学专业人才,《应用地球化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地教学实践,对《应用地球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初步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