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山河入梦》作为格非“江南三部曲”的第二部,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书选取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中“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至文革前夕的特殊年代,以谭功达与姚佩佩二人作为叙事主线,二人虽性格迥异但都在心底追求着“乌托邦”式的小岛“隐居”生活,最终梦想幻灭,一个在监狱里孤独终老,一个被缉拿归案后枪决。充分展示了中国人在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心灵矛盾和精神迷茫,并对悲剧产生的不可避免性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由美国哲学家塞尔加以修正和发展的。在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加以简述,并进一步对与这一理论相关的施为动词加以分析后,我们认为施为动词是一类特殊的动词,从功能语义方面具体讨论了其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曾经自信地说:“他有一种神奇的本领,就是能从最寻常的事物中发现和创造令人‘惊异’的美。”首先看到题目:“荷塘月色”.时间、地点一目了然,其实就是写了作者在晚上出门荷塘散步遇到的一片写景散文。自1927年7月作者创作出这篇文章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可为何至今仍被认可为一篇经典写景美文,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而无论是题目中的荷塘、月色这两项景物以及文章中涉及到的景物都是我们目所能及的,十分平凡的景物,从这些大家都见过的景物中创造出“美”,还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4.
受潜在个体价值观念影响,中国古代文论中聚集了丰富的抒情言志的理论资源,并作为重要一极,参与了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建设,从文学的非功利性主张、自然本真的审美诉求、自主自由的文体理念、闲适雅致格调的追求四个方面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现代性进程.但受传统群体价值观的影响及时代精神的感召,现代散文家对传统抒情言志理论的接受有其限度和相对性,呈现出复杂的言说态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