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文化理论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天虹  张杨 《文化学刊》2008,(6):119-1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歌剧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音乐界对这一时期的歌剧创作给予了及时的研究与讨论。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的有关讨论我国歌剧创作的评论文章进行梳理与综合,主要分成三大部分:1.对于这一时期歌剧创作观的研究;2.关于创作本体的研究;3.关于歌剧审美问题的探讨。希望能从当时音乐界对歌剧创作问题的相同与不同见解与争论中更准确地把握我国歌剧创作研究的成果与现状,以便于以后的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向隅①是20世纪30年代延安鲁艺音乐系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同时也是延安鲁艺迁至东北后由中共东北局宣传部任命的"哈尔滨工作组"(1946年)、"鲁艺三团"(1947年)和"鲁艺音工团"(1948年)的主要负责人。在1946年-1949年期间,向隅在组织和建设东北鲁艺以及为东北解放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本文将围绕这一时期向隅与东北鲁艺三团的事迹点滴,勾画出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音乐战线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与领导者,以此来展现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鲁艺的一些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3.
论肖邦夜曲创作的艺术魅力——为肖邦逝世150周年而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波兰浪漫主义钢琴家肖邦经菲尔德发展了新的钢琴体裁——夜曲。夜曲是肖邦一生创作中最富抒情性和诗意的音乐体裁,在这一体裁的创作中,肖邦倾注了他毕生的热情和心血,表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爱和大自然夜景的赞美。他不但发展了菲尔德早期夜曲的艺术魅力,还在夜曲中创造了更为完美的音乐语言、曲式结构、和声配置和调式布局以及他个人风格,使夜曲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为优秀的音乐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略论汉魏两晋南北朝宫廷音乐官署的沿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宫廷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古代宫廷音乐官署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唯一的文化管理机构,自西周至清代,中国宫廷音乐机构从形成、发展和演变,前后共经历了2700余的时间,其中,汉、魏、两晋、南北朝近800年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其典型是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大量的融合,尤其以“清商”为代表的俗乐形态始终贯穿其中,对宫廷音乐的变化、发展与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春江花月夜》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的优秀作品。自清代至近现代由琵琶曲《夕阳箫鼓》演变成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经所了百年的发展,历代各派各家都给予了积极扶持。在曲式结构上,作品具有特殊的循环主题系统;在发展手法上,具有自由变奏的形式特征;在调式运用上体现了平衡的调式分配原则。这些形式特点都反映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美学意义来看,此曲以动与静、远与近的关系,表现了情景描绘中所含有的传统美学理念,以及由此而反映出的中国古典音乐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今天,在以中、西现代文化的交融为主要标志的社会里,本土文化的艺术创造经常迷惘于“自弃”与“盲动”之中.从阶段上讲,这既是正常的,也是发人深省的.鉴于此,对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重提就显得极有必要,其意义在于通过这样一种艺术观去把握艺术创作中“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使艺术创作能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当中始终具有“中国化”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认识上入手,简要重申以往被我们所理解和实践过的观点,并以此共勉于今天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是意大利史学家丹尼斯·哈伊的一本力著。该书的观点和研究手法表明了近、现代西方史学界已经将实证的合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放在整体历史人文的范畴,对于文化本体的研究已不仅仅是唯一的手段,从政治、经济、历史、科学以及地理环境等综合角度出发,求得历史研究的整体概貌已经越来越成为西方史学研究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胡天虹 《成才之路》2011,(28):59-59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月光有关的文章《月光曲》。(板书课题)师:看到题目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以此开始,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了很自然的铺垫。】  相似文献   
9.
在史学研究当中。运用唯物史观已经是被广泛认识和普遍采用的。在今天史学领域各种研究方法纷纷出现的情况下.坚持唯物史观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通过唯物史观在今天研究中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来重新引起人们对治学态度与方法的重视。并以最近在音乐史学界逐渐“热”起来的有关“重写音乐史”的讨论为例,重申坚持唯物史观的必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