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认为,反问句所含括的拒绝否定、怨愤不满、暗示提醒、疑惑不解等话语功能,天然地带有“言外之意”和导向交锋的情势,将它穿插于《雷雨》人物的台词中,能更深入地揭示其错综微妙的复杂关系,更充分地激活彼此之间的意志较量,更好地实现从对话中来表现矛盾冲突、推动事件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的目的。大量使用反问句是《雷雨》戏剧语言的一大特色,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反问句所具有的潜在的戏剧功能  相似文献   
2.
已有学者指出,V—NP1-NP2句的语义核心是“有意的给予性转移”。本文进一步证明该句式的基本句式意义为“使某事物由A处转移到B处”,并且这种转移是双向的,一次性的。该句式意义决定了双宾语句不仅包括所谓“给予”类,也包括“取得”类和“等同”类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