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诗与散曲体裁虽各有异,但同属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抒情文学。比较马致远散曲与李白诗歌,可以见出李白对马致远的影响,以及他们二人抒情风格的异同。概言之:李白情感狂放而执着,抒情奔放飘逸,语言清新明丽;马致远情感超旷而愤懑,抒情奔迸沉抑,语言典雅清丽。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学教学笔谈(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前,我刊曾经发表过一组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笔谈的文章(详见2004年第6期),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近年来,我校古代文学在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6年《古代文学》被评为海南省精品课程,2007年该学科被遴选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该教学团队也是海南省加强建设教学团队。下面一组文章,是该教学团队成员近年来的教学心得。在此刊出,以求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日常教学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是一个包括理论基础、技术手段、研究对象、具体内容、最终目标的完整的“理论——实践”系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在于改革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要根据自己的课程特点,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认真研究,探索新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科性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国高校古代文学往往处于教学改革的边缘,为了推进教学改革,建设好院级精品课程,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开展了多次教研活动,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以期改进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一组笔谈,日后还会有一些教学研究论文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是所有文学类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古代文学也不例外。然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状况却越来越令人担忧。笔者作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古代文学作品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对于老师在课堂上布置课后阅读的作品,约13%的学生表示会去读,82%表示有时读,5%的学生表示不读;对于配套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有约64%的学生表示只读自己喜欢的,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沿袭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但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尤其是在今天知识的产生层出不穷,知识的更新一日千里的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科性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国高校古代文学往往处于教学改革的边缘,为了推进教学改革,建设好院级精品课程,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开展了多次教研活动,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以期改进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一组笔谈,日后还会有一些教学研究论文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8.
“情韵兼胜”是人们评价秦观词的定论,但它的含义却一直模糊不清。关键在于“韵”字,“韵”的内涵从最初的声韵一直发展成为一个包孕丰富的美学范畴,它涵盖了诸种审美要素,如情、志、象、境、神以及语言声律等。“情韵兼胜”中的“韵”绝不是仅仅指声律、音韵,而是从“韵”的大内涵出发,从情感内容到艺术形式,对秦观词的一个全面概括。因此可知秦观词“情韵兼胜”的具体含义是:情感凄婉真挚醇雅,意境含蓄蕴籍,语言生动优美而又自然平易,声律谐美。  相似文献   
9.
李贺与李商隐在唐代诗坛上以其独特的经历和独特的诗风引人注目。本文对他们的诗歌意象进行比较,相同之处有三点:1.意象密集;2.意象凄艳;3.意象时空超越。不同之处在于李贺诗意象凝重而奔突;李商隐诗意象轻柔而变幻。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我刊曾经发表过一组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笔谈的文章(详见2004年第6期),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近年来,我校古代文学在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6年《古代文学》被评为海南省精品课程,2007年该学科被遴选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该教学团队也是海南省加强建设教学团队。下面一组文章,是该教学团队成员近年来的教学心得。在此刊出,以求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日常教学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