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湘南传统人居的宜居环境深深地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的族居特点,祖宗崇拜的至高无上,象征着父系制度的男权政治。湘南人居村落的治理目标,基本上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德治,德治的依据为礼。其统治的最高目标是达到当时的社会和谐。湘南人居的建筑装饰的文化取向,主要是儒家文化的中庸。这种中庸文化的审美取向,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平衡与稳定,但也容易形成机械式的既定格式。湘南人居村落民俗文化具有兼容性,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各民族和而不同的民俗民风.  相似文献   
2.
任何艺术都是为了给人欣赏的,文学艺术要有读者,音乐艺术需要听众,电影、戏剧,美术等艺术离不开观众。艺术欣赏是艺术创造的归宿。力求使自己的艺术品获得更多的观众——包括听众和读者,是一个美的创造者的天职。然而事实上任何艺术都不可能拥有全部的观众,也没有某一个人会喜爱所有的艺术,成为所有艺术的忠实观众。在艺术争取观众、观众挑选艺术、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之间,  相似文献   
3.
舞伴歌浅论     
本文探讨了舞伴歌这种歌唱表演艺术形式的历史渊源,近年来在我国艺坛重新崛起的内外动因,以及这种综合艺术样式的内在契合关系、艺术规律与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绘画心理机制的一般形式人脑的理性世界是有序的,但这种有序非常有限,且经过后天的社会体验与经意学习,具有较强的文化性,知识性,逻辑性。这种有序心理思维系统,面对看纷纭万千的生活,是人们在绘画创造中的主导性思维。是绘画心理机制建构的一个方面。而人的感觉的心理系统,是无序的,非理性的,是随时随地经常地将现实生活内化为感觉形式的思维心理。这种无序性主要表现在思维过程的无目的性,无方向性,无把握性。但它是绘画心理机制中的极活跃部分,具有无限发展的主动能力和意义。这种无序性的感觉的特点,是在于他分明可以感知却又不能把握其生息出没的生命体背后的变幻莫测的神秘自然力。绘画者的心理调适过程,意念的把握过程,实质是揭示各种矛盾冲突的相互补充、渗透和运动、推移,以取得各方面不成系统的心理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而不是激化冲突或互不相容。即是将无序心理变为有序心理,将游离分散模糊心理转变成固定集中清晰心理,而后顺应此种扭转的心理机制,让其成系统的驰骋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其实,绘画的真实动机,不是为了把看得见的东西多此一举地再画一遍,而是为了把看不见的东西变成人的器官可以感觉得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曾晓浒先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受聘担任联合国世界美术文化交流协会常委,任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三十多年来在山水画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从其大量的山水画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画风日趋成熟,浑然自成一家。曾晓浒先生的山水画。以宏幅巨制著称,下笔雄伟,故作品气势磅礴,红尘万丈,令人观而赞之。而在山水满怀,浑然有致的艺术风貌中,又始终洋溢着一股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憾人力量。曾晓浒先生在求学期间,得岭南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的悉心指导,继而潜心钻研宋元及古代山水画艺,尤其喜欢研究鉴赏明代江夏派代表人物吴伟的画  相似文献   
6.
一、审美发展中的群体意识与个体精神人类艺术史的漫长过程,铸造了人类自身相对的审美发展体系,艺术创造者本身缔造了促使艺术消长的审美欣赏者。艺术发展的种种繁荣颓衰的成因,可以到艺术审美发展史中寻找,审美欣赏的冷热程度牢牢地钳制着艺术的发展变化。在审美欣赏中占有举足轻重位置的群体意识与个体精神,是审美发展神秘难测,繁复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审美发展内在规律的最重要因素。它们的出现与变化形成了审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走向。不管是群体意识还是个体精神,只要谁一占上峰,艺术审美的天平便严重发生倾斜,艺术发展的勃勃  相似文献   
7.
一、绘画心理机制的一般形式人脑的理性世界是有序的,但这种有序非常有限,且经过后天的社会体验与经意学习,具有较强的文化性,知识性,逻辑性。这种有序心理思维系统,面对着纷纭万千的生活,是人们在绘画创造中的主导性思维。是绘画心理机制建构的一个方面。而人的感觉的心理系统,是无序的,非理性的,是随时随地经常地将现实生活内化为感觉形式的思维心理。这种无序性主要表现在思维过程的无目的性,无方向性,无把握性。但它是绘画心理机制中的极活跃部分,具有无限发展的主动能力和意义。这种无序性的感觉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